资源描述:
《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体会周政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外科北京1013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开放性刀刺伤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实施腹腔探查,并实施对应的腹腔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木资料、诊断结果,并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46例可以在腹腔镜下有效探查八瓦探查准确率为92.0%.其中腹腔探查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分别有38例和12例.38例探查阳性的患者24例在腹腔镜下成功治疗,其余14例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中转开腹治疗•结论对
2、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探查和手术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诊断有效率高、漏诊率低的特点,而且在腹腔镜辅助下的开腹手术治疗,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发牛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3-02腹部开放性刀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严重创伤,由于患者发牛损伤后多合并腹腔脏器损伤,一方面,可能因患者的腹痛症状较轻,局限性较大,出现漏诊致腹部探查阴性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开腹探查时选择的探查切口与实际损伤位置之间的距离过远
3、而导致切口延长,患者的创伤更大的情况[1];加上脏器损伤的患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危及牛命安全,因而,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如何在诊断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提高手术的精准度,是研究的重点[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急腹症的诊断治疗中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木文就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腹腔镜诊治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开放性刀刺伤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实施腹腔探查.50例
4、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31例和19例,患者的年龄在17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3・5)岁刀刺伤的伤口长度在8cm到42cm之间,平均(21.9±1・6)cm.其中,发生肝破裂、脾破裂、胃破裂、小肠破裂、结肠破裂、胃贯通伤伴胰腺损伤、人网膜及肠系膜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0例,6例,4例,5例,4例」例,8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就诊的时间在0・5h至IJ24h之间,平均(10・2±2.3)h・入院吋,经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超声和CT诊断等,可见,12例患者合并有人网膜外露的情况,4例患者合并有
5、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征,21例患者合并腹腔积液,6例患者伴明显腹腔内出血,5例患者有疑似肠管损伤的情况,患者均经帘规经抗休克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快速稳定.1・2方法患者入院后,要求立即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吋对其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实施全面体格检查,观察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必要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胸腹部X线摄片、心电图等,必要情况下,还可以给予多层螺旋CT全腹部探查.对患者实施检查的同吋,迅速开展抢救工作,开放静脉通道,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格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对合并休克症状的患者,并不建议立即实施腹腔镜下探查,
6、必须在经休克纠正处理,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诊治.手术过程中,要求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经常规消毒、刀伤伤口缝合之后,建立人工气腹(要求人工气腹的气压不超过13mmHg[3]).选择在患者的脐部开一观察,而操作孔的位置与数量则需根据不同患者的患病程度、患病位置等确定•将患者的腹部积血、积液完全吸净,并将其手术位置充分暴露后,先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点的患者给予止血处理,3mm及以下的血管可给予超声刀凝闭,3mm以上的血管则需采用可吸收夹夹闭[4]•按照剖腹探查顺序,依次对患者的实质脏器、空腔脏器等进行探查•对合并肝脾损伤的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损伤位置与范
7、围等情况,给予相应的缝合、电凝、结扎处理;对合并胃肠道裂伤或者小穿孔的患者可以给予缝合修补处理,对合并结肠破裂的患者则需要参照破口大小、破口的污染程度等判断是否可以实施I期缝合,上述处理方式主要针对右半结肠破裂的患者,左半结肠破裂患者则需实施结肠造痿术.对无法实施腹腔镜处理或者实施腹腔镜下处理无效的患者可以及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①%”表示.2结果50例患者中,46例可以在腹腔镜下有效探查,且探查准确率为92.0%.其中腹腔探查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分别有38例和12例.38例
8、探查阳性的患者24例在腹腔镜下成功治疗,其余14例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中转开腹治疗•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3讨论临床实践研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