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9848
大小:35.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观刈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诵读中体验在评点批注中提升《观刈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刈麦》通过描写麦收季节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凄惨处境,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属于古体诗,相对普通律诗和绝句,诗歌比较长,生僻字也相对较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欣赏古诗词的基础,但还欠缺读懂一首诗歌的基本方法。读诗还停留在诗歌意义的表层次上,缺乏深入的思考,更不能联系现实生活来进行知性的阅读欣赏。教学目标:1、紧扣关键字词的解释,能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
2、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大意,了解作者情怀。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常见方法教学方法:批注点评法、朗读法教学资源:语文课木、白居易的作品及逸闻趣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评点批注,导入新课:评点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书上。批注方法分“注”与“批”。“注”是划、圈、点、勾画、注写等。“批”是把自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用富含情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读书方法。今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观刈麦》。二、初读,批注感知1•自读课下注释
3、,标注字音。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标注读音。请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观刈麦(yi)覆陇黄(16ng)荷箪食(he)童稚(zhi)携壶浆(xie)饷田去(xidng)秉遗穗(bIng)背灼(zhud)悬敝筐(bi)三百石(dan)岁晏(yan)吏禄(1u)2.读出节奏。教师提示:诗歌的停顿表现为节奏,诗歌的节奏犹如音乐的节拍,读好节奏可以更好的表情达意。古诗的节奏可按音节划分,也可按意义划分。学生朗读展示,并说明理由。⑴学生自市读诗,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⑵教师强调五言古诗的读法:五言古诗,可按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三的节奏来划分朗读。学生练习在
4、课文上划分节奏。(3)自由诵读,教师指名展示。节奏展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学生齐读。三、精读,批注理解评点批注有很多小技巧,我们分别尝试实践:1、题目引领:首先解
5、题,“观刈麦”,指观看收割麦子。那么诗人看到了那些场面?学生分组朗读、讨论,并将结论写在黑板上。如:五月丰收、举家忙碌,贫妇拾穗,诗人愧疚。诗歌从这四个方面描写了盛夏五月农家麦收繁忙的场景,表现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愧疚之情。教师:你对于那个场面印象最深?请批注在书页空白处。2、诗眼追问:请同学们默读诗文,找出一句最喜欢的诗句进行点评批注。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讲究一字传神。在中国古代,诗人最讲究词语的选择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字句的锤炼上。学生运用批注点评的方法,寻找文中一字传神的词语。女m开头两句,诗人用“闲月”和“倍忙”相对,一个“闲”字,一个“忙”
6、字,既暗示农民一年到头没闲月,又突出强调五月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又如,“覆陇黄”三个字很富有概括性,描写出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再如,诗中一个“蒸”和一个“灼”,诗人通过感受把天气炎热的程度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表现得十分真切。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诗人却用“不知”、“但惜”四字把农民顾不上炎热和疲劳,忙于收割的迫切心情表达得很充分。3、画面还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在你最喜欢的句子上进行评点批注。学生想象:①动作(如刈麦、拾穗、诉苦等)②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
7、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资料补充。教师补充白居易的资料,学生围绕最后一小节重点批注。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人称“诗魔”或“诗王”o《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稅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学生在了解诗人,知人论世,写下对诗文清关的理解。四、背诵,总结提升:1•学生总结学习
8、批注评点法阅读诗歌的收获。2•教师提示:评点批注法是我们学习语文过程中深入教材的方法,更是积累语文素材的好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