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3430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6
《血清同型半光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同型半光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孙金旗(河南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450014)【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光氨酸与脑梗死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同时选择同期体检6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英简Hey)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ey远远大于正常组;实验组发牛高Hey血症的机率远远大于正常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同梗死灶Hey含量对比,发现梗死灶越大Hey含量越高。结论脑梗
2、死患者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说明其与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33-01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因为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子所堵塞,致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阻断,发牛缺血、缺氧症状,从而软化坏死,造成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陷。在国内该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并且其致残率、致死率也相对较高,对人民的牛命、健康造成了严重性危害
3、。以往曾有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是脑梗死的一项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为此木次研究针对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利于为神经内科预防脑梗死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均通过头颅MRKCT检查确诊,将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病、颅脑外伤以及脑出血等患者排除。其中,36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53・76±5・45)
4、岁并同时选择同期体检6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其中34例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39-88岁之间,平均年龄(54.17±5.48)岁。两组研究对象对比没有差异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存在可比性。1.2方法清晨空腹时,取肘静脉血3毫升,然后抗凝处理。在4摄氏度条件下进行离心,并放置在零下70摄氏度冰箱内保存。然后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与其配套Hey试剂盒检测血浆内Hey含量水平⑵。Hey正常水平为5-15μmol/L,超过正常水平范围内时,为高Hey血
5、症。1.3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plusrrm;、平均数(x-±s)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X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V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2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ey水平(18.88±3・15)μmol/L远远人于正常组的(9.89±2.51)μmol/L,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发生高Hey血症的机
6、率远远大于正常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并且不同梗死灶Hey含量对比,发现梗死灶越人Hey含量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详见表2。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Hey水平对比分析表[n(%)]分组例数Hey(5-15μmol/L)Hey(>15μmol/L)观察组6620(30.30%)45(68.18%)对照组6641(62.12%)25(37.88%)表2不同梗死灶的Hey含量分析表(x・±s)&It;4cm32311.74±7.134-10
7、cm33018.46±6.17>10cm31324.75±4.573讨论脑梗死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严垂的危害。脑梗死的致病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肥胖、阳性家族史、吸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除此之外,现阶段还有研究指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英简Hey)含量也是脑梗死患病的一项重要独立危险因子。Hey属于含硫基的一种氨基酸,在正常情况下,患者血浆内含量水平比较低,高Hey水平造成脑梗死的--般机制在于Hey可以增强过氧化氢、氧自由基的释放[3],导致
8、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具有毒性作用,以利于促使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迅速氧化,提高泡沫细胞的形成,同吋还能激活血小板的聚集及黏附,致使动脉粥样硬化、梗死的形成,有效发挥了凝血、抑制抗凝的作用,以至于患者很容易发生脑梗死。高Hey血症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逐渐被临床所重视,其不但是脑梗死的一项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且还与营养、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紧密联系,并且与消化系统疾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ey水平远远大于正常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