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05782
大小:2.19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9-06
《十二五战略分析研究-常修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修泽changxiuze@126.com2010年11月中国“十二五”时期发展转型研究一、用“第三波转型论”观察中国的未来趋势-理论支撑常修泽著:《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体制安排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常修泽著:《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0位著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其中常修泽1:《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华文摘》2010,20期)常修泽2:《从“第三波转型”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常修泽《中国“第三波转型”论》2010年3月12日《经
2、济参考报》第一波转型:“社会制度”转型第二波转型:“经济体制”转型未来几十年:第三波转型—“整体发展模式”转型《中国“第三波转型”论》框架总论篇分论篇1经济转型论2政治变革论3社会共生论4文明交融论5天人合一论结论篇中国大布局9月16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五中全会前瞻》引用第三波转型理论五中全会开幕日10月15日,新华社《参考消息》引用第三波转型理论,题为《中国酝酿第三次华丽转身》五中全会闭幕第二天,10月19日报道,《环球时报》引用第三波转型理论今重点阐述——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方略二、“十二五”时期发展转型的主题与主线: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
3、式“变素”1.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周边新情况3.气候危机及其应对争执(一)考量外部环境的“变素”与“非变素”:以改革赢空间1/82.“货币较量”及贸易、资源摩擦4.其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变化“非变素”1.世界多极化3.和平、发展、合作:世界潮流2/82.经济全球化判断: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和改革1.坚定不移改革:需更大决心和勇气3.防止借变化的因素强化集中体制3/82.应防止“改革彷徨”和分散改革的注意力(二)主题:科学发展1.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核心层面的转型升级: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常修泽著:《人本体制论》相关观点:(1)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
4、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全体人”、“多代人”、“多需人”(2)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3)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4)“双线均衡”: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2.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更加注重统筹兼顾4.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坚持
5、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三、主要战略任务(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消费、投资、出口结构2.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3.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1.改造提升制造业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3.加快发展服务业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6.发展海洋经济(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1.深入实
6、施西部大开发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3.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四)加快推进城镇化1.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2.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国
7、“十二五”时期体制改革研究常修泽changxiuze@126.com2010年11月一、五环改革:由单一经济改革走向全面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和法制化(三)社会体制改革:和谐化(四)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化和多元化(五)环境体制改革:文明化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职能转换:由“经济干预型”转为“公共服务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开建立新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公民诉求表达机制等(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五)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六)收
8、入分配改革(七)社会事业改革(八)对外开放及其体制改革(一)改革:“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应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