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PPT课件

《网络舆论》PPT课件

ID:41991486

大小:34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5

《网络舆论》PPT课件_第1页
《网络舆论》PPT课件_第2页
《网络舆论》PPT课件_第3页
《网络舆论》PPT课件_第4页
《网络舆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主要内容什么是公共舆论?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形成的基础网络舆论的影响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媒介素养讨论2什么是公共舆论?公共舆论(Publicopinion):广义上指民众发表的议论或意见;狭义上指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1744年左右,卢梭最早提出没有统一的定义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政治精英的意见?经过讨论和辩论后得出的共识?现代共公舆论的测量: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调查公司的通常做法)Gallup3影响公共舆论的因素大众媒体意识形态政治知识隶属党派教育背景经济收入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地域)。。。4网络舆论网民通过投稿、发帖子等

2、各种方式在网络信息上传播的议论或意见表现形式网络评论专栏网络即时评论或跟帖网络论坛言论博客帖吧在线调查。。。5网络即时评论或跟帖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读者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网络传播互动特点。新闻跟贴具有强大的舆论动员力7网络论坛言论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评论文章。“主贴”和“跟帖”“主贴”一般是某个网民提供某一事件内容,或者对某一个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其他网民通过“跟帖”对“主贴”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补充“主贴”的内容。通过二者之间的互动传播,一个话题

3、在论坛上获得大量的关注,信息不断扩散增加,从而形成各种网络舆论。8博客博客是一种个人日志形式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进入门槛低,信息发布自由度和开放度很高,具有跟帖评论、推荐阅读、RSS订阅等的互动功能。很多在网络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人博客转化为网络“意见领袖”博客文章、观点被人大量引用、转载之后,常会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9帖吧帖吧从本质上讲跟论坛并无区别,但是跟论坛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创建极为简单,并且对创建主体无严格限制主题比论坛更为具体集中,帖吧通常是根据某一主题来命名,所有的讨论也是在同一个主题下更为个性化10在线调查网站选择的民意测验选题往往是热点新闻或社会普遍关注的问

4、题,而调查结果(赞成、反对、持其他态度者的比例等等)可使读者了解围绕该事件的社会意见分布状态,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在线调查的题目选择、提问设计等,具有明显的舆论引导作用。11网络媒体自身的特点交互性:用户而非受众开放性:内容和传播主体匿名性:表达的安全感和自由性快捷性、跨越时空性网民的社会心理需要自我表达心理宣泄社会责任(维护正义和社会公正、推进民主/人权发展等)网络舆论的形成基础12网络舆论的影响民意表达的平台-网络民意政府监督的渠道民主(法制)发展的推动力量相关案例:孙志刚躲猫猫钓鱼执法事件13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冲击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价值,是媒体品牌建立、受众忠诚度、以及媒

5、体竞争力的基础。网络舆论中非理性的声音对于理性声音的冲击。对政府舆论导向的冲击对政府主办的新闻网站的舆论导向有所冲击网络舆论多元化对单一的舆论导向有所冲击传统的舆论导向模式在网络上开始失效网络舆论中的问题分析14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难度增加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把关人”的缺位和匿名传播,垃圾言论层出不穷舆论控制的难度增加各个利益群体可以操纵网络舆论达到其目的网络谣言,影响受众对社会的准确认知网络暴力网络舆论中的问题分析15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网络舆论表达突破了界限,造成了对他人人格权的伤害对个人言论自由权利的侵犯网络舆论常引发政治、法律事件台湾驻多伦多办事处

6、的新闻组负责人郭冠英发表博客文章,遭撤职16网络谣言—剧毒花生网络虚假言论的流传山东省剧毒花生案例-焦点访谈(2008年11月4日)新闻链接:2008年9月13日,百度贴吧费县吧中出现一则传闻称:“比三鹿牛奶更恐怖的是费县许家崖镇的剧毒花生,费县许家崖搞拆迁的老姜摔花生后十指溃烂,生不如死,挂了一星期吊瓶。另传闻:一家四口,刨花生时吃了些,结果全部中毒而死。”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为什么产生谣言?恶性商业竞争。“绿鹰”花生用农药有剧毒?四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无聊,胡编乱造如何规范网络言论?17网络暴力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可以泛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以键

7、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18网络暴力网络道德审判重道德、轻法律可信度?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主持正义心理宣泄群体娱乐案例铜须门事件:http://cul.news.tom.com/hot/wlbl19讨论网络实名制?网民的媒介素养?网络媒体的职业道德?如何理解“互联网之善”vs.“互联网之恶”?网络是否应该进行道德审判?网民是否应该成为道德警察?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