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7674
大小:126.4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05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而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o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是要不得的。A.卓尔不群呕心沥血洌圈吞枣B.与众不同惨淡经营生吞活剥C.鹤立鸡群惨淡经营洌囹吞枣D.出类拔萃呕心沥血生吞活剥【答案】A【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岀类拔萃:萃,草丛生的样子,引屮为聚集。指成群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之上。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卓尔不群”:第二处,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根据
3、语境选用成语“呕心沥血”;第三处,园冏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根据语境选用成语“I刎圈吞枣二故选A。2.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言既遂矣遂:实现,顺遂■B.不违农时违:违背,错过■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相夫子相:辅佐■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思念■口月忽其不淹兮淹:淹没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旧,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词语
4、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的语境去理解。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B项,“眩眩掩抑声声思”意思是“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悲愁",所以“思”的意思是“悲”。C项,“日月忽其不淹兮”意思是“时光飞快地流逝而不久留啊”,所以“淹”的意思是“久留”°D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思是“猪狗吃百姓的东西却不约束制止“检",约束,制止。故选A。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又重之以修能••B.斧斤以时入山村/以手抚曆坐长叹••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寡人Z于国也••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弃甲曳兵
5、而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用法和意义理解和把握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JA项,之:动词词尾侥不译/之:代词,他;B项,以:介词,按照/以:介词,用;C项,于:介词,对/于:介词,对;D项,而:连词,表转折/而:连词,表修饰。故选C。2.下列句式和加点字的用法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王无罪岁(名词活用作动词)■B.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句)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C.或百步而后止(主语省略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动词用作名词
6、)■D.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谨庠疗;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理解文言文词语中词类活用词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句式和加点字的用法叙述有误的一项",C项,“或百步而后止”,“或”意思是“有的人”,作句子主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省略了谓语动词“跑”,所以本句为谓语省略句。故选Co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
7、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徳观念及教育原则等。B.《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屮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C.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源头,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A.《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
8、倡导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了解识记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体知识、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