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59023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创新【提要】木文通过中新两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新的特征提出了健全规划系统必须从H标体系、控制系统、外部环境、行动计划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系统地实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创新。1日标体系——成功的规划及其修订机制新加坡规划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具有长远而灵活的日标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加坡城市规划的制定方式儿经变革,至1990年,开始采用一种崭新的模式。即,在概念规划指导卜通过分批编制55个分区的发展指导规划,局部替换、滚动修订总
2、体规划。60年代,新加坡采用的是类似我国80年代初“总体规划——项目详细规划报批”两层次的规划制运与审批模式,通过总体规划来指导规划管理工作。新加坡第一个总体规划于1958年获得批准,这个规划的深度,类似于我国的分区规划,它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总体规划经过法定程序可以修改由部长批准后,刊登于宪报和其它媒介。总的来说,这仍是一种相对静态、僵化的模式。新加坡政府深深知道,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它的未来有多重要,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修订的方式似乎更加重要。概念规划就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它代表了一种更长远、
3、更灵活的规划方式。为了评估长期发展的策略,规划重人的基础设施,新加坡于1971年提出并编制完成第一个概念规划。这是一个长期土地利用及交通规划,随后每10年修订一次。概念规划作为对城市发展的结构性控制代表了更长远的目标,它是新加坡城帀发展及规划的基础。在概念规划的指导下,总体规划修订工作更加容易。这里,概念规划并非法定规划,这体现了城市规划有二元性:它既是城市发展战略和梦想;乂是城市发展的法定依据。概念规划主耍用来表达城市发展的意图,总体规划则用颁布的法定文本来保证城市发展意图的实现。1991年,针对人口、经济的增长以及H渐提
4、高的生活水平等新的变化,由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领导下的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和市区重建局负责,对概念规划做了一次重耍的修订。这项工作涉及了40多个政府部门,它们分别对各个领域如住房、工业、商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国防等的需要,提出了详细的研究报告。以这些需更为基础,制定出了修订的发展设想和策略,如商业园、区域中心以及地铁/轻轨列车网络等,制定了2000年及其后X年的发展战略。国家发展部还提出了发展指导规划(DGP)的概念。这个规划类似于我国的控规。在概念规划所提出的宏观架构下,新加坡为55个分区制定更详细的规划内容。这些详细的发
5、展指导规划提供了每个地区的规划前景,以及控制参数如:土地利用、发展密度、高度等。发展指导规划也象征着一种更长远、更开放和更透明的规划方法,它向公众解释各个地区的规划前景,止公众有机会参与和了解更多详情,从而在规划前景上取得公众的认同。通过主办有关规划草案的专业团体对话以及公众展览会来达到这个H标。1990年以后,发展指导规划滚动修订总体规划的方式取代了全国性的总体规划修订方式。发展指导规划经总体规划委员会审查,国家发展部批准后,将被刊登于宪报來代替现有的相应部分,依据新加坡规划法令修订总休规划,成为新的法定总体规划图。这种模
6、式对每一个分区来说,法定规划制定的周期缩短,而且可以更加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新加坡在规划制定屮的动态更新机制。众所周知,城市规划的制定,包拾: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及批准三个阶段。新加坡的规划系统在规划制定方而的特征是:⑴政府部门协同规划。规划编制由市区重建局负责,许多具他政府机构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规划工作,各个机构联合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也町以邀请私人机构参加,以开拓政府的思路;(2)动态修订。总体规划修订方式采用宏观指导下局部替换方式;(3)政府联合审查。审查工作主要是在块上的协调。新加坡成立了许多协调委员会
7、,如:概念规划常务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等。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的主席为国家发展部,小组委员会包括:人口与住宅、交通、商业、市区中心、环境、工业、康乐等方面。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主席为市区重建局的局长,委员包括:规划、土地、交通、工业、住宅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4)国家批准颁布。国家发展部是城市规划及其修订的批准机关。在规划体系中只有总体规划是法定规划。我国规划系统在城市规划制定方面的弊端是:(1)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严重脱节。规划编制多是规划局委托规划设计院完成,规划设计院是企业化管理的单位,他们更着重于完成规划编制的任务,在规划
8、编制过程屮主要仍是从规划本身的理念岀戈而对于社会的需求则可以置之不顾,对城市建设的运作过程及具决定因素缺乏研究,与规划管理的实际耍求相距甚远。规划编制单位与规划管理单位缺少定期的交流;(2)缺少城市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我国仍采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方式每5年进行一次总体规划的全面修订。定期的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