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

“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

ID:41947903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_第1页
“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_第2页
“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性的艺术--唐宋词美学品格论”讲座报告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书见面会报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遗民几度垂垂老,淑女长歌缓缓归。”“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对于诗词,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提到词,更多时候,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一些风格比较豪放的词,比如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一些代表作,而提到诗的时候就会想起一些比较优美的诗句,比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派诗人。尽管知道,无论是诗还是词,它们都包含各种不同

2、的风格,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是怎样的诗又是怎样的,但是还是有些习惯性地认为,词是豪放大气的,诗诗优雅唯美的。读书见面会上,老师说,词是柔美的,艳丽的,诗是硬朗的大气的;词适合女子,诗适合男子。听到这样的形容,我第一感觉是很惊讶,一方面,目前为止,我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无论是对诗词的特点的形容还是对诗词适合人群性别的分类;另一方面,如果真要按照这个标准分类,那么以我的感觉得到的结果是和老师完全相反的。惊讶之后就难免质疑,老师这样说究竟有什么根据,那么课堂上老师也通过一些例子给我们讲解了一番,虽然由于教学设备的

3、问题,我们没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全部观点。但是,课外,就这个问题,我也试着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尽管我还并未找到相关资料能够证实老师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我注意了一下寻找与我印象中的诗词不一样的作品,也就是能够说明老师的观点的作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山一程,水一程,身项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离歌且莫翻新阕,•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4、“咋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就我目前看到的作品,确实是词更多是柔美眼里的,诗则显得大气硬朗。但是这样的说法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考量。我们可以对诗词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统计,也可以根据诗词繁荣年代

5、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做出一些分析。我想这样的话,这个说法才能更科学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