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45581
大小:2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精品]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类别:论文姓名:李莹(小教一级)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召夹口驿镇中心小学地址: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召夹口驿镇中心小学电话:09164978041手机:13571650515邮编:724307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学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又一位中国教育家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老师们都在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如何来体现无痕迹教育?对此,让我们重温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也许会受到
2、新的启示。当年,陶老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天,他偶尔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老回到办公室,见那男生已在等他,陶老便掏岀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狠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接着,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这位男生哭了,哽咽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笑
3、着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好,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却有常青、常新的意义。由此,再来回顾、反思当今思想品德教学,往往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空洞的讲解,以致有人讽刺本学科的教育是“叫育”,而“叫育”的结果不说言多必失,至少也是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其实,真正的教育不是反复“叫育”,而是点到为止,所以,我认为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包括:一、转变教师角色,淡化教育痕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本学科的老师总是习惯以圣人、权威形象口居
4、。总习惯以一个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面对我们的学生,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势,舍不得一呼首应的威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多了些赤裸裸的教条:要怎么样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教育的痕迹十分明显。所以,要淡化教育痕迹,首先要从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做起。1、扮演启发者的角色。说到启发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有教师提问才是启发,其实不然。应该说,诸如生动形象的讲故事,用情感打动学生是一种启发;用实物演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过程中悟出
5、道理,还是一种启发;即兴小品演示,根据口己的认识程度,通过口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仍是一种启发;即使是教师的说理,只要说的生动、亲切、通俗易懂,而且针对学生的困惑,说到点子上,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同样还是一种启发。总之,启发与否,不在形式,而在实质。2、扮演好主持者的角色。在我们的电视栏目中,据知,谈话、沟通、心理咨询等之类的节口收视率相对很高,深受老百姓喜爱。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表达百姓的一直心生、渴望、需求。由此我想,我们的思想品徳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这样的创意,来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
6、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其间,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者——课堂教学的支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屮,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点体验。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不可能不让学生动心、动情。3、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只是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显然,学校和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因为,各种超文本的只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场所,心
7、得交往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展了一代人学习和交往的空间。所以,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观念、知识不与时俱进,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只是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教授解惑”的资本。说实在的,现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敏感的多,知道的多,看问题也现实的多。比如,有时学半提岀的有些问题相当尖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做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也要随时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装腔作势。都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8、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学习的。4、给学生的评价要留有空间和期望。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动机,看到自己成功的手段z—。为了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使用有针对性的,有个体性的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是非辨析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作为教师,其间我们每倾听学生的发言,都不要忙着做结论性评价,应耐心启发、等待更多的同学发表不同的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