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41475
大小:82.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04
《儒墨教育哲学之争及其现代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墨教育哲学之争及其现代转化TheDebatebetweenConfucianandMohistEducationPhilosophyandItsModernConversion作者:黄庆丽作者简介:黄庆丽,女,安徽定远人,教育学博士,青岛大学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讲师。青岛266071原文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2018年第20181期第154-161页内容提要:儒墨教育哲学之争是影响中华传统教育文化的思想源流。两者争论的焦点集中于个体和民族的文化生活是礼乐述是非礼乐,伦理追求是义利二分述是义利
2、一体,人生信仰是有命述是非命,以及对待差异是和而不同述是尚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仍要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张力,道义与物利的冲突,人生信仰的寻求及多元价值的自由选择等多重困境。重温儒墨教育哲学之争的议题,可用古圣先贤的古典智慧反思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用儒墨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观照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教育和信仰教育的发展路向。期刊名称:《教育学》复印期号:2018年05期词:儒家/墨家/儒墨之争/教育哲学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18)01-0154-08儒家的起源早于墨家,墨家
3、在发轲时以儒家为师,在声誉日隆时走向儒家的对立面而成为其思想对手。依据墨家师出于儒而反儒的发展逻辑,墨家典籍中出现的主要命题一般可在儒家处找到反命题。"孔子一方面’述而不作’,承继了诗、书、礼、乐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则赋予诗、书、礼、乐以新的精神与意义。墨子最初也是习诗、书、礼、乐的,但后来竟成为礼乐的批判者。就其批判礼乐言,墨子的突破自然远较孔子为激烈。"[1]30这种对礼乐传统是创造性继承还是激烈批判的不同态度,波及儒墨对教育的理解和设计皆有不同,两家对教育的本质规定产生了认识差异,最深层次的根由是对人的理解判然有别
4、。在人的文化生活、伦理追求、人生信仰和对待差异的立场上,儒墨做出了不同的判定。现代人仍然无法完全脱离古代人身处的生存境遇,现代教育仍需直面人对生存境遇的诸多逼问而要做出合宜的解答。重温儒墨争议的主题,反观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及考察现代教育的发展路向,会获得来自中华古典教育智慧的启明。一、儒墨教育哲学的争论墨子自陈非儒而不反孔,他在和儒家弟子程子辩论时称引孔子的话作为证据。程子对他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做法颇为惊异,遂问他:"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2]438墨子在此表达了本质主义的知识信念:只要真理是客观的,则放之四海而
5、皆准;只要孔子的言论被判定为真,称引亦是自然之事。可并未因其称引孔子之言,即和儒家产生价值共识和行动一致。在忠于真理的基础上,本着对礼乐文化"述而作〃的开拓创新精神,墨家试图解构和重建当时的文化习俗。〃儒墨之争发生在中国的’轴心时代’,比起诸子间的其他论辩来,它更切近地影响到一种关涉民族人文终极价值取向的抉择。〃[3]在"道术为天下裂"的中国轴心时代,儒墨在民族的终极人文关怀上形成了对立的互补结构。其共同目的是在礼乐文化的行将断裂处寻求重新弥合的可能,为将要失去行进方向的传统文化确立新的发展方向。(一)文化生活:礼乐抑
6、或非礼乐儒家崇仰礼乐的文化生活,通过施行礼乐教化,以礼作为规范外在行为的仪轨,以乐作为感化内在生命的动力,以此培养文质彬彬、美善相乐的中和人格,继而上升到仁道的至高境界。"人而不仁,女口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4]18中和人格顺服仁道的感召,礼乐的文化生活塑造了指向不同层面的品格内涵:自我修身的克己无忧、孝悌忠恕,恩待他人的爱人立人、博施于民,公共生活的居处恭、执事敬等。仁的多重涵义让它既是人格品质的价值内容,又是修养身性的指导方法,诉诸礼乐可形成恭敬、宽容和仁爱等众多美好善德。仁内隐而礼乐外显,"人们在举行礼仪的
7、过程中,不仅仅是按规定的程式去机械地演示礼,而且要对礼仪形式本身进行欣赏,产生愉悦的内心感受〃[5]123。行为谦恭、交往得体、忠诚于职守及谨慎地使用语言,皆符合儒家的礼乐范畴及审美体验。优雅的行为举止、张弛有度的言辞和待人接物的卑亢有节显示了仁人君子的儒雅之风。这不仅是供人观看的仪式,更是表达个人品性修养与家国尊严的文化符号。墨家立场鲜明地反对礼乐,以〃非礼乐"的观点名噪一时。拘泥于外化形式和实用思维,墨家把以礼乐为生的儒者看成是损害社会利益的迂腐寄生体,把儒家形上的礼乐之〃道"降格为无用之〃器〃,并指责它是劳民伤财
8、、与民争利的不祥之物。继而谴责它荒废了贵族治理社会的时间,又使平民没有时间投入劳动生产,这违背了墨家〃兴天下之利"的最高原则。基于维护平民利益和弘扬平民文化的立场,墨家旗帜鲜明地主张"礼乐,非也",力图把当时已呈现出衰颓迹象的为贵族阶层所享有的礼乐文化推倒重来,这赢取了那些处于贵族对立面的普通民众的广泛支持,使墨家的私学教育在短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