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

ID:41938731

大小:2.01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9-05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_第1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_第2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_第3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_第4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探讨三、怎么教?四、怎么考?二、为什么?一、是什么?《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一门什么课程?经济学常识2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5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6科学思维常识4科学社会主义常识1选修课程类型对象开设时间教学内容周学时总学时学分必修文理高一第一学期思想政治12362第二学期思想政治22362高二第一学期思想政治32362第二学期思想政治42362选修ⅠA文高二第二学期选修模块32362B文理高三第一学期选修模块2选修模块50-40-720-4C文理学校自定选修模块6选修模块4选修模块10-6现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

2、分要求与模块设置本教材共分为六个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民事权利和义务三、信守合同与违约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五、家庭与婚姻六、法律救济知法和用法统领以权利和义务为主线专题名称教学框教学目专题一25专题二514专题三49专题四36专题五36专题六513合计225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1、教材本身带来的困难。2、课程资源缺乏,教辅资料不配套。4、评价与考试问题。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二、为什么开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育人之所需,生活之所求。《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设置正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有关法律知识,自觉树立守法、用法、

3、护法观念,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法律教育指导思想与法律教育的宗旨相脱离以往指导思想:目前中学生法律教育更多的是以减少和预防中学生犯罪。真正宗旨:培养中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观念。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1.中学生大多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广泛,但学校仍是主渠道3.中学生大都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护意识,但是并不是很强问题:您知道自己作为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吗?4.大多数中学生渴望或者愿意学习法律知识随着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不断加大,学生对法律的相关问题也不断重视。三、《生

4、活中的法律常识》怎么教?(教学的基本建议)单元、课无综合探究六个专题内容专题一我国法律专题二民事法律关系专题三合同法律关系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创业经营相关的法律专题五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的方式与程序总结性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实际法律问题【全书基本框架】生活逻辑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反映体现探究活动案例问题情境考察辨析导入基本观点方法一致性基本思路怎么教?1、正确处理教学中广度与深度的问题。生活中常识性法律教学专题五2法律保护下的婚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该指导意见,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

5、本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专题一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知道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4.懂得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具体要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2.不作要求的内容:①法律体系的含义。②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含义。基本要求1.了解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及管辖。2.知

6、道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条件3.了解诉讼的一般程序。4.知道两审终审制。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刑事诉讼中的立案管辖。2.不作要求的内容:①确定案件由哪一级别法院管辖的因素。②民事起诉状。③刑事诉讼的起点――立案。④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调解的规定。⑤刑事诉讼中法庭调查的顺序。⑥少年法庭。⑦二审程序的不同处理。专题六3诉讼的基本程序2、正确处理尊重教材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首先应该尊重教材。为什么要增加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3、正确处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问题。A、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步骤一般可分为:精选案例

7、—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归纳总结—案例演练。实例基本要求1.了解法的本质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2.知道法的基本特征。3.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点和作用。发展要求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制定、认可的含义。2.不作要求的内容:①法的产生和四种类型。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的有关论述。③社会规范、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适用的含义。④人类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大体过程。省学科指导意见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案例教学: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归纳总结案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