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99818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第4课《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本课是自读课文,文章较长,一个课时,本着长文短教,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学有所得的原则,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基础性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及通讯这一文体的特征。2•感知文章内容。核心性目标:3•分析老妇人的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4•体会“蜡烛”的含义,理解文章主题。延伸性目标:解读跨越国界的母爱,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确定的教学重难
2、点是:分析老妇人的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蜡烛”的含义,理解文章主题。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幅图片是什么?(蜡烛)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呢?各有什么寓意呢?(学牛回答)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然而今天我们要点燃的这支蜡烛连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一个红军烈士,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一《蜡烛》。(教师板书题目作者)请同学们一起把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齐读一遍。二、简介背景及通讯这一文体特征1、介绍课文背景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文的生字词以及作者,老师就不再赘述了。因本课所讲故事发生于二战
3、期间,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课文背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2、介绍通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蜡烛》是一篇通讯,它和我们第一课学过的两则消息一样,也是新闻的一种,那么通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看大屏幕:通讯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它包括两种类型: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与消息的区别:1•在内容上,消息概括,通讯详细;2•在时效性上,消息强,通讯较弱;3•在语言上,消息简洁,通讯生动;4.在篇幅上,通讯较长,消息相对较短;5•在表达方式上,消息以记叙为主
4、,间有议论,通讯还有描写、说明、抒情。三、整体感知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本文中的蜡烛连接的是一个老妇人和一个红军烈士,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四、人物刻画我们用一句话就简单地概括了这件事,可是整篇文章告诉我们,老妇人埋葬苏联红军的过程却一一(老师停顿一下)(学生齐答:很艰难!)那同学们能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很艰难”的原因吗?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主题探究请大家细读最后两段,想想这篇文章中的蜡烛有什么样的含义?它为什么会“永远燃着”“永垂不朽”?同学们的理
5、解都很到位,大家试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残酷的战场上,这个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对一位素不相识的苏联烈士献出了自己最珍贵的感情。这支永不熄灭的蜡烛不仅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也象征着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昭示了正义的力量将永存于人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最真挚的情感再次朗读最后两段!六、拓展延伸故事中的老妇人和苏联烈士虽然互不相识,但至少都属于对抗法西斯侵略的一方。可是,如果两个国家曾属于“敌对国”,那么当其中一国遭遇困难时,另一国应该伸出援手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这则材料:2016年4月14日至16EJ,日本南部九州地区熊本县连续发生强震,目前已造成至少
6、41人遇难,数千人受伤。此次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和程永华大使都非常关注灾区情况,及时从物资、人员等方面向日本提供了援助。而在对日本地震的援助问题上,中国人有不同的看法,据凤凰网调查,50.34%的人认为日本这次地震我们应该高兴;49.66%的人认为我们应该放下民族仇恨,向同在地球村的邻国日本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中国中学生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把你的看法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完毕,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虽达成了预期目标。但因时间有限未能对具体的描写去朗读、品味甚为遗憾。同时单元教学的意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还缺乏体现;各环节中老师的点拨尚缺乏
7、灵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