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

ID:4189525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_第1页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_第2页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_第3页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_第4页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常见问题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变异研究1.文化过滤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这一认识论上的转变是与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生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接受美学的兴起,确立读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如,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哲学解释学”,主张“在理

2、解屮所发生的过去只是过去和现在的一种调解和转化,它们都超越了认识者的有意识控制”。这些理论不仅给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也刷新了传统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更为文化过滤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根基。2.文学变异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它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如何?文学变异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之中,其主要内容有:(1)语言层面变异学,即文学文木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以及彼此赋予对方以“新质”。(2)关于民族国家形象的文学变界研究。任何一种形象,都是个人或集体通过话语或书而的途径而被制作的,

3、有时通过口头传说,有时通过新闻媒体,有时通过文学作品。它所展现出的异国空间,有可能是理想化的,展现的是一个乌托邦;也可能是“妖魔化”的,描绘的是一个活地狱。实际上这是形象制作者自身的种种社会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范式。(3)文学文木变异学研究重视可比性结构的整体和综合研究,源于比较文学对接受概念新的理解。如果过去的影响研究只研究A如何影响B,很少研究B对于A如何接受,那么文学变异学下的接受研究则更重视对接受的历史语境、现实语境、文化语境的研究。这样一来,文学就和社会连在一起,文学就与社会心理、民族审美

4、特质和文学性连在了一起,从而使接受研究走出传统的二元结构研究的窠臼,使文学研究在跨文明的语境下真正实现其具体性、变界性和为我性。(4)文化变界学研究。在跨界质文明的语境下来探讨文学关系,其研究的视点不仅仅体现于跨越语言界限的变异上,人们所看到的外国人、物、印象及整体文化在“制作者”作品中的形象,以及接受者视野介入后对被接受对象的调适、修正乃至变异,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变异底里的深层原因和促使发生变异性的内在规律。那么,文学变异学研究与文化过滤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文化“模子”的不同造成接受的屏幕,透过

5、屏幕的接受必然是一种文化过滤,而过滤就意味着接受的过程必然要留下什么或扬弃什么,它既不是简单的原文学文本主体的被动接受,也不是本我文化主体的简单归顺接受。总Z,文化过滤是跨文明语境下贯穿于文学交流和对话过程中的制约机制,也是决定对话和交流之表现和结果的前提条件,而变异性则是文化过滤的显性表现和具体体现。1.为什么说译介学属于文学变异性研究?影响研究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深受语言学转型之后的欧洲理论影响的译介学却并不试图通过探幽发微或缜密考证来指出误译对目标文化的影响。影响研究的理

6、论前提之一是将源文化视作主体,目标文化视作客体,以原文为中心,而仅把翻译作为工具;而译介学却恰恰相反,它的前提是谋读和谋译,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值得深究的是这些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语境。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因此,继续突破影响研究的范式,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研究翻译问题,不仅会促进译介学的发展,同时也对更新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故木教材不仅将译介学纳入文学变界性研究的框架之内,而且从这一全新视角出发,重新界定译介学。我们认为,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

7、究语言层而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屮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2.译介学的翻译理论研究与传统译论有什么不同?传统译介学始终建立在对“原文”、“译文”的本质定义之上,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因此忠实、准确被视为评判翻译的基本原则。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由于受到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60年代以来的欧洲理论的深刻影响,激烈批判传统译学木质主义的翻译观。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

8、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课读、谋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课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1.什么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转向”是翻译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