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58917
大小:2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3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探究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就业率连续上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如何,引起毕业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就业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途径,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五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服务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其就业率也连年走高。在高职院校就业率连续提高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也凸显出来,引起毕业生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因此,在高就业率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1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学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第一受益者,专业是否对口、起薪点、工作环境、岗位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决定了毕业生今后的生活质量、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对学校而言,就业质量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声誉和大众的认可度,可以直接带动学校的招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使学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就业质量,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保证学校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输送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就业质量决
3、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2评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标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定,目前国家还没有比较权威的认定机构,也没有出台相关文件,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参数。一些学者也在不断地探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有些学者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界定也阐述了一些观点,如:毕业生的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单位的知名度、专业对口率、岗位的发展前景、接收单位的层次等。笔者认为,就业质量是指就业岗位及就业单位为毕业生个体所提供的发展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程度,毕业生个体的就业质量保证了,学校的就业
4、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相关学科和相关的工作,如果专业对口度高,即表明学生在校所接受的课程中包含的相关知识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也说明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被社会需求所接受。如果高职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在该领域上的应用较少或者无关,换言之,则是对高职毕业生人力资源的浪费。(2)岗位适应度。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能不能很快速迎合岗位的需求,能不能经过较简单的培训甚至说可以不需要培训就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以及能不能合理
5、地运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些条件都反映了岗位适应度的高低。一般地,一个毕业生对能就业的岗位适应越多,表明了毕业生综合能力越强。(1)岗位的发展前景。这是就业质量的实质所在。一般地,工作岗位发展前景越客观,就业质量就越高,它能将个人潜能挖掘出来并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其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体现人生价值。(2)薪酬。薪酬是衡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最直接的标准。就业质量的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劳动者在劳动时所产生的价值,即收入水平。高职毕业生的薪酬高,就能很好地满足其生活的需要;薪酬低就不能很好地保证甚至无法保证其基本生
6、活。所以,薪酬也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了就业质量。(3)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稳定性是指用人单位与高职毕业生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如果签署了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的一系列保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工作稳定性。保证工作稳定性指数是劳动者的基本需求之一,丧失主要的工作意味着收入没有了来源。所以,工作的稳定性对高职毕业生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3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工作的综合反映。几年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工作不仅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更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特别在200
7、7年学校开始国家示范校建设时,学校提出校企融合的“五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同”即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实施素质技能考核。“五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学习的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有效对接
8、,使提高就业质量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3.1专业设置市场化每年由学院招生处牵头,组织专项调研并召开专门会议。通过学院就业部门对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信息反馈和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调研需求分析报告,确定当年招生专业。如:通过论证在2007年招生中增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200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