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37513
大小:763.8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03
《2-7结构图等效变换及梅逊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7结构图等效变换及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吋,需要对微分方程组(或变换方程组)进行消元,最后仅剩下输入、输出两个变量,因此中间变量的传递过程得不到反映。若采用结构图,它就能形象地衣明输入信号在系统或元件中的传递过程。另外,下而将会看到,利用结构图,也便于求取传递函数。所以,结构图在控制理论中应用十分广泛。一、结构图在笫2-6节中,我们曾采用消元法求得图2-24所示RC网络的传递函数。这里,我们采川结构图的方法求其传递函数。RC网络的微分方程组如下:ur=Ri+ucE阿Ue对上两式进行拉氏变换,得驭($)-”3+)R(2-54)图2・29方程(2-
2、54),(2-55)的结构图SG)=丄心)Cs方程(2-54)可用图2~29(6/)表示,方稈2-29(b)表示。将图2-29(d)(b)按信号传递方向结合起來,网络的输入量置于图示的左端,输出量置于最右端,并将同--变量的信号连在一起,如图2-30(d)所示,即得RC网络结构图。(2-55)(2-55)nJ用图对图2-30(°)进行所谓“等效变换”就可得出网络传递函数,因此网络结构就更为简单,如图2-30(6)所示。Lr(S)1Lc(s)RC$+1图2-30网络的结构图关于结构图等效变换的方法将另作介绍。(1)建立控制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
3、。(2)对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做出各元、部件的结构图。(3)按系统中各信号的传递顺序,依次将各元件结构图连接起来,便得到系统的结构图。下面以图1-7所示随动系统为例。把组成该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2-18)进行拉氏变换,可得方程组(2-56a~e),>比较元件(2-5667)电位器(2-56/?)放人器U(s)=k2UG(s)(2-56c)电动机$(7>+lD=K“Q(s)■(2-56d)减速器2(心0(S)(2-56(?)各元、部件的结构图如图2-31所示。然后将各方框图按信号传递顺序连接起來,可得到图1-7所示随动系统的结
4、构图,如图2-32所示。d(S)0AS}*•比(5)K一fft(5)(fl)(Q)U(5)Km恥),$心+1)0)3)tL(s)8($)1(c)&c⑶(e)图2-31方程(2-56)子式结构图由上讨论可知,系统结构图,实质上是系统原理方框图和数学方程二者的结合。在结构图上,川记有传递函数的方框,取代图2-5原理方框图屮的元件名称,也就是川传递函数取代了各元、部件的具体物理结构。可见结构图対系统特性进行了全面描述,它也是一种数学模型。所以,控制系统结构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各组成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数学图形。它表示了系统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
5、的关系,同时也衣示了系统各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图2-32图1-7系鸵吉构图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结构图是从具体系统中抽象出來的数学图形,主要是为了研究系统的运动特性,而不是研究它的具体结构。从尽可能简便地获得系统传递函数这一点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对它进行任何需要的变换,当然,这种变换应该是“等效”的。所谓“等效”,就是不论结构图图形如何变化,变化前后有关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在实际系统中,任何复杂系统的结构图,都不外乎是由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基本结构交织组成的。卞而依据等效原理推导结构图变换的i般法则。1.串联传递函数分别为G2)和G2G)的
6、元件串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等于该两个传递函数的乘枳。图2・33串连结构的等效变换R($)(Q)图2-34〃个串连结构的等效变换假定有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7、(s)和G2($)的元件串联在一起,如图2-33(a)所示。现欲将两者合并,用一个传递函数G($)代替,保持/?($)和C($)的关系不变,如图2-33(fe)所示。由图2-33(g)可写出t/(5)=G,(5)7?(5)C(5)=G2(5)t/(5)消去中间变量"),则有C(5)=G1(5)G2(5)/?(5)由图2-33少)并结合上式可得G(s)=G}(5)G2(5)(2-57)上述结论
8、可以推广到任意个传递函数的串联,如图2-34所示。即:串联后总传递函数等于各个串联传递函数的乘积。2.并联传递函数分别为$($)和62(5)的元件并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等于该两个传递函数的代数和,即G($)=G]($)±G2($)(2-58)并联连接及其等效结构图,如图2-35所示。由图2-35(°)可写出C2W=G2(5)/?(5)C(5)=C,(5)±C2(5)消去中间变量,得G(5)=G1(5)±G2(5)(0)(b)图2-35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2-36川个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C(s)=[GSs)±G2(s)]R(s)可见,则有同样可将
9、上述结论推广到“个传递函数的并联,如图2-36o其等效传递函数为〃个传递函数的代数和。1.反馈连接图2-37(a)为反馈连接的一般形式,其等效变换如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