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

ID:41796303

大小:114.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2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_第1页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_第2页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_第3页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no1)“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文为自木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与课例1.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逆向重构长期以來,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C任,逐步形成了“通过教师答疑、解难,使学生不带问题走出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天经地义地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其正确性似乎永远用不着怀疑•造成课堂里“教”一统天下,“学”难以立足,课堂完全被异化的局面.“启问”+“交流”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启发学牛的问题,设置主动参耳的教学坏境为重点,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逆向重构得到的,是“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带着满脑子问题走出教室”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课堂的生命意义和生活化.其基本

2、流程是:启发学生问题一设置特定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启动思维,引发问题.鼓励学牛质疑、猜想.个人钻研问题一独立地对得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这个环节视情况可以安排到课外.I集体交流讨论一在教师的调控下,个体提交获得的成果在全班交流,并以集体名义对所得成果进行评价.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在“启问”+“交流”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和“固着”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上的,他们对问题的钻研止是-•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这利建构主义的要义是一致的.数学活动论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更细致的表述是,数学

3、(活动)是人(主体)通过数学语言或数学方法在数学问题与数学结论(理论)之间进行的一种智力活动.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如下图).“启问”+“交流”教学模式,在启问阶段、自研阶段、交流阶段都突出体现了主体参与的活动特征.3・课例——“e=?”(1)必要的说明本节内容属高三复习课,目的是进一步体会椭圆离心率的涵义,掌握利用椭圆的基本量求离心率的方法.原定一课时,但山于一个意外问题,扩展成两课时.限于篇幅,更为了显示“启问”+“交流”的过程与特征,省略了部分课堂实况.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牛的发言依其原意稍作了润色.(2)启问阶段(笫一课时开始)教师:请

4、大家观察这个图形(图1),并设法算一算其屮两个椭I员I的离心率,看看有什么结论.学牛1:两个椭圆的离心率相等,大小与长方形长和宽的比值有关.学生2:“相似椭圆”的离心率相等.教师:这就是说,椭恻的离心率只与它的“形状”有关,只要给出的条件能够确定椭恻的“形状”,就能求得它的离心率.学生众:是的.教师:有谁能够按此思路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学牛3:问题1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部,求离心率e.学牛4:问题2B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E、F为其焦点,若EFB是直角三角形,求它的离心率e.学牛5:问题3如图2,椭圆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是F、E,过F且倾斜角为60°的

5、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丨FA

6、=2IFB

7、,求离心率e.(其余的问题省略)教师:人家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椭I员I的形状与离心率的关系,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做适当的讨论.(讨论的过程省略.其间,同学们对除问题3之外的所有问题都作出了解答,但对问题3普遍感到困难,其至对其条件的充分性产牛了怀疑和争议)学生若干:问题3的条件可能不足.学生5:不,条件是足的.因为求e不需要确定椭圆的大小,只需要“形状”.学牛6:根据直线的倾斜角及所给的长度Z比两个条件,椭圜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形状是受到约束的,所以我也认为e是确定的,不过不太好求.教师:看来问题3很具有挑战性,

8、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后继续研究,明天的课上再一起讨论,好吗?学生众:好!(第一课吋结束)(3)自研阶段课后学生自主钻研,准备在第二天的后一课时屮参加交流.(4)交流阶段(后一课时开始)教师:课前我们对问题3做了探索,现在请大家分别谈谈自己的解题方案.学生7:我觉得这是直线与I员1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所以设想川它们的方程消元后川韦达定理来解.解法1:令AB:y=(x+c),代入x2/a2+y2/b「I,得(3a2+b2)x2+6a2cx+3a'ca'b"=0・设A(xi,y.),B(X2,y2),则由题目的条件,得设A(xi,yi),B(X2

9、,y2),则由题目的条件,得IAF

10、/IFB

11、=2/1,即(xi+c)/(x2+c)=—2.由于书达定理的结论不好用到这个式子上去,所以我没办法继续解下去.学牛若干:是的,我们也是利用这个方法,而口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教师:那么谁愿尝试克服这个困难呢?学生8:我来试试.解法1的困难可能是引进的字母的意义与氏度不一致造成的,如果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可能化解这一困难.教师:创意不错!试过吗?学生8:没有,但我可以现在试一试.代入W/a2)+(y2/b2)=1,解法2:设AB:得(3a2+b2)12-4b2ct-4b2=0.设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2,则t】=

12、—2t2,不过……对不起,韦达定理还是不好用上去教师:没关系,请坐.还有哪位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