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84412
大小:55.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8年1月1H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是我国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07年通过的乂一部完善劳工制度方面的重要法律,这一法律的出台为大学牛就业提供了积极有力的法律保障。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已成为高级劳动力市场的主流,专家们普遍认为,解决人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就业困难的一些措施: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大学生、高校和企业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每年大部分的毕业牛可以顺利就业,能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为国家服务,也就是说人学“人才产品”的人部分是“合格的、适销对路的”。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1、大学生选择从事职业的观点没有扭转。部分大学生盲目攀比,眼高手低,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得过高,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而不屑于平凡的工作,报酬稍差的岗位以及偏远的地区,宁愿在家吃闲饭,也不愿意“屈尊降格”o尤其是部分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更是将工作冃标定在国家公务员、高级口领等高社会地位、高报酬的职位上,不愿意去基层和中小城市,这使得他们就业
3、选择面较窄,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2、大学毕业生缺乏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本身所具备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不符。企业最看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五项指标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有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技能不过硬,使得他们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而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基木的解决问题能力则是现阶段企业认为大学牛最为缺乏和亟待提高的素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在学校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找工作也很困难的原因之一。3、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因为经济条件
4、的限制。面对企业在招聘时的“严格”要求,大学牛在求职过程中的衣着等消费必不可少,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尚可承担得起,而对于家庭条件稍差的,这无疑是他们迈出求职步伐的第一块绊脚石。(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缓慢,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的局面,造成了大学牛就业困难。大致总结为以下几占•八、、•1、部分高校以收益为主要目的,盲目扩招,而自身的教育条件、软硬件设备乂远远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大学有充足的学牛,却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没有造就人才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文凭而无水
5、平,社会上并不需要这些滥竽充数的大学生。2、部分大学的培养目标不正确,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学校大量招牛,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对文化分低、学费高、而就业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大招生,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显得既无专业又无素养。有的学生在求职时,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我国高校缺乏清晰而明确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3、我国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与应对能力存在缺陷,师资队伍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市场需求。一方面,
6、部分高等院校一味的追求培养研究型人才,而社会上真正需要的却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从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上看,部分学校师资配备不均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和内容与严重脱离实际。对大学牛的就业造成不利影响。4、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简单,专业素质程度较低。大部分高校就业服务人员工作内容基本停留在政策解说、信息发布、就业技巧指导与就业咨询等环节上,对机构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仅限于沟通能力、承压能力与积累人脉关系这几项,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等重要环节还很薄弱,专业化水平亟待加强。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7、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三)除了大学生自身和高校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外,企业的苛刻要求,也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对其退避三舍。好多企业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挑肥拣瘦,不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学习能力,而是关注一些带有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些都给企业自身发展和大学生就业造成阻碍。二、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面对这些形形色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何下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我们应从五方面同时下手,不但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还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对高校、企业提出要求,使得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得到较大的改善。
8、1、大学生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知识技能,并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将书木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求职过程中,要敢于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总是希望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2、各高校应增开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让学生共同协作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以增强学生的沟通、领导、团结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高校应该学习借鉴国外大学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将国内大学课程的重点放到实践上,因为这是培养大学生能力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