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76377
大小:61.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美籍分子生物学家张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籍分子生物学家张凌张凌,祖籍山西省洪洞县龙马乡,1933隹出生于南京,后随家人回山西生活。1946年毕业于太原克难小学,而后随家人赴京,就读于贝满女中。1952年高屮毕业后,按照自己早已立下的志愿,报考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医科大学)。张凌为何对医科情有独钟?原来,她的一家与“医药卫生”有着不解的缘分。她的父亲、叔叔和姑姑,都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父亲张崇德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过国民政府绥远省卫生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齐鲁大学医学院任卫生系主任。叔叔张耀德是蜚声国际的麻风病研究专家,定居美国,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姑姑张贞德是北京玉泉医院的名大夫。姑父
2、项伍也是医学专家,曾任北京玉泉医院院长。张凌从小受家庭熏陶,对医药冇着浓厚的兴趣。她仰慕华陀、扁鹊、李时珍等古人,尊崇她的老一辈亲属,向往将来自己也成为杏林精英的一员,为世人解除病痛,为百姓排忧造福。1956年,张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而后,分别在河南陕学院和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1975年,她获准与香港的家人团聚。1977年移居美国,1984年加入美国国籍。在美国,张凌以中华巾帼所特有的韧性和刻苦精神,在这个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奋力拼搏,开拓自己的事业。起初,她在美国国家卫牛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当访问学者,从
3、事致癌病毒基因克隆的研究。随后,进入坐落在华盛顿的美国百年老校霍华德大学化学系继续攻读博士后,从事人工血浆代用品的研究。1983隹,美国军陕大学欢迎和接纳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性专家,并为其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她从事致癌基因和终端转移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张凌用累累硕果,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口己作为东方女性所具有的智慧和才华。来自美军各军兵种学员佩服她,尊敬她;军医大学的同行们也频频投来赞赏的目光。每次校方向她颁发“杰出成就奖”证书时,台上台下响起的掌声,总是格外地热烈和持久。1989年,美国医疗卫生界更高的科学殿堂一一国家卫生研究院聘请张凌担任研究员,从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4、方法的研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英文简称NIH,隶属于美国国家卫牛教育福利部,当时拥有14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4个辅导部门和1个医学图书馆;拥有工作人员17400余名,其屮4900名是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或兽医博士,有10%拥有双重学位;每年研究经费达90亿美元。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凌以其出色的表现,在同行屮脱颖而出,屡获嘉奖。碰巧的是,张凌的叔父张耀德先生,世界闻名的麻风病专家,也是美国国家卫牛研究院的研究员(而但是终身的研究员)o叔侄俩在同一个美国高级科学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大显身手,这不仅是美国科学界的一段佳话,在美国侨界也传为美谈。张凌一直在这里工作到1997
5、年退休。张凌对科研事业专注执着,在从事致癌病毒基因克隆、人工血浆代用甜、致癌基因和终端转移酶的分子牛物学、肝炎的分子牛物学诊断方法等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表现突出,成就卓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次荣获“模范工作者”和“突出贡献奖”,其名字和事迹还被列入《美国妇女名人录》《亚洲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在美国,张凌除了从事科研工作以外,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竭尽所能,服务侨界,为同胞做的好事不胜枚举。她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做好事,施恩不图报。侨胞们有口皆碑,皆称她是“海外活雷锋”“冬夜里的一团火”,侨界还广泛流行一句话:“有困难,找张凌!”张凌退休以后,积极参与华侨、华人社
6、团活动,曾担任“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副会长、“美京华人各界科学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医科大学旅美校友会”(华盛顿特区)会长、博城中文学校教务长等职务。她乐意充当“义工”(志愿者),为华侨华人义务服务,深受侨界欢迎和爱戴。爱好写诗的张凌在退休时,曾作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志:看我们口发如霜,依旧是赤子真情;看我们皱纹密布,未变那壮志雄心。退休作为牛命新起点,来安排乂一次光辉人生。散发出潜在的能量,让中华大地洒满温馨。为了团结旅美华侨华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并加大为侨界服务的力度,张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头发起成立华美社区服务网(由23个华人社团联合组成)、新移民辅导协
7、会、蒙哥马利郡华裔家长联谊会、美京山西同乡会、北京医科大学旅美校友会(华盛顿特区),并参与一些社团的领导工作。另外,她还担任美京华人各界科学家联谊会副会长(第一届会长为任之恭教授)和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副主任。在百忙当中,她还兼任博城中文学校的教务长,为华侨、华人的子女教授中文,努力使博大精深的屮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1996年,华盛顿地区的华人社团给张凌颁发“最佳服务奖”,以表彰她20多年来对华侨华人社会的义务贡献。美国华文报纸曾评论说:“在海外,常常听人说这一辈大陆人是时乖命蹇、迷失张惶的倒霉蛋。然而张凌和她的同行们却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辈华夏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