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ID:41654366

大小:62.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研究作者:程若沁李雨刘听鹏來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8期【摘要】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群体对繁体字的态度和使用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繁体字材料(书籍,影视,电视节目等)接触较少,对繁体字的主动使用的频率比较低;大学生对繁体字的态度表明恢复使用繁体字不可行,而对“认繁体,写简体"、“繁简并用''的繁体字推广方式比较赞同;大学生多认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有很强的文化承载功能。研究最后对当前的教育工作和文字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繁体字;简化字;使用状况;文化承载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在中国五千年历

2、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汉字适应了汉语的特点并与之共同发展,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章、草、行、楷等发展阶段,笔画和结构的变化,最突出的是秦汉时期的由篆变隶,这一变化,使汉字摆脱对实物形状的依赖(唐松波,1998)o在汉字漫长的使用过程屮,关于汉字繁体与简体的分化由来已久,零星的简繁对立可以上溯至甲骨文,金文时代,后来随着社会用字的普及,简繁之间出现成系统的对立。而后不管是汉字系统的自组织发展还是政府的规范干预,简繁字形系统的对立一直流传下来。时至今口,由于繁简对立所带来的繁体字和简化字在社会文化,教育应用以及tl常生活屮的使用

3、问题仍然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分歧和争论。繁体字,《辞海》解释为:“简化字的对称,原來笔画较多、汉字简化后已由简化字代替的字简化字是指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以来分期颁布施行的《简化字总表》所规范使用的减少了笔画的汉字。赞成恢复繁体字或是赞成汉字简化的观点经常围绕着学术、文化、政治等角度进行争论和辩驳:(1)赞成恢复繁体字的观点认为:简化字没有学术基础,不符合汉字“由少变多,由简而繁”的发展规律,而且汉字简化破坏了汉字原有的结构和造字理据,违背了六书的造字原则,缺乏科学性和理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字的分辨率,容易造成意义的混淆,废除繁体字是历史的倒退,不利于中国传统历

4、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字的功能首先是承载文化,而不在教育,简化字割断了文化,破坏了汉字对于文化的传承;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与港澳台、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2)赞成汉字简化的观点认为:简化字没有改变汉字的性质、功能,符合文字发展方向,汉字的简化不代表信息的减化;汉字简化并不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并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恢复繁体字不可行,一方面,繁体字并没有经过很好的规范。另一方面,恢复繁体字代价太大。(3)双方都应该承认的简化字与繁体字的观点:①简化汉字对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带来许多方便,简化字相对于繁体字更易写易用,其表现在:减少了笔画,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提高了阅读清

5、晰度,部分形声字,简化字的声旁比相应的繁体字的声旁表音更准;②简化汉字的弊端:部分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使得相关的繁简关系变得更复杂,增加了多音多义字,增加了形近字等。面对“汉字简化"与“恢复繁体字''观点的尖锐对立,于是有的学者提出了让二者共存,共同在社会文化、教育应用、H常生活屮起作用的观点:如任继愈先生提出的“识繁用简二袁晓园先生提出的“识繁写简”。1989年袁晓园提出“识繁写简”,主张“把繁体正字作为卬刷体,把简化字作为手写体",1992年袁晓园再次提出简繁字可以“各行其便,各得其所”,即“以繁体字为正体的地方,允许印刷一些简体字读物;以简体为正体的地方,允许

6、印刷一些繁体字读物;为了做到汉字的繁简并存互通,常敬宇提出:出版中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时应繁简共存、中文软件的制作中应简繁汉字并列,并且具备互相转换的功能、从小学开始应在语文课本中简繁汉字并列,让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在用简化字的同时也认识繁体字、在世界各地的中文学校中,中文课本应简繁汉字并列,rti学生自由选用等建议。关于简繁汉字的不同态度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繁体字在社会文化、教育应用、口常生活中是否有推行的必要性。而这个问题进入到教育应用的背景下则细化成为:学生群体对繁体字的认知状况如何,对繁体字有多少了解;学生群体对繁体字的使用状况如何,在哪些情景下使用繁体字;繁体字的

7、笔画结构,以及表意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群体学习和使用各有什么利弊;繁体字是否承载了更多的中国文化信息,因而有必要进入课堂等问题。有研究认为:古代汉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而锻炼这一能力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整理和普及传统典籍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古籍的原始形态都是用繁体字印刷的,因此要利用好古籍,首先要认识繁体字,通过学习古文字和繁体字字形,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学习古文字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新窗口,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视古人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从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