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43743
大小:92.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9
《导数教材剖析与教授教化建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导数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导数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也逐年加强,导数已经由前两年只是在高考中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所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进行导数的教学呢?如何将这一研究函数及其性质的先进方法融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呢?如何组织导数的复习教学呢?—、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第一节讲的是平均变化率第二节讲的是瞬时变化率,它们是理解导数概念的基础,是对导数概念的重要铺垫。导数概念是从许多实际问题中概括出来的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也是本章的难点。教材从切线及其斜率出发引入导数概念,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又按导数定义,
2、对求导数的一般方法规定了三个步骤,接着又阐明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其在求切线方程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导数概念的实质,对理科班的教学应不失时机地介绍其相关的物理意义,而不要停留在形式地记住定义,会套用三个步骤求函数的导数。2.第四节导数在研究函数方面的应用,应引导学生在定性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定量的判断。对结论的把握要准确:导函数为正(负),函数为增(减)函数,这显然是判断函数增减性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函数在极值点处的导函数为零,这是函数在该点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对解题过程的规律要求:求导数一一解方程一一列表格一一写结论,待学生积累
3、了大量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教学建议渗透三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相关推理一二次函数是重要的且具有广泛应用的基本初等函数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初等数学范畴内利用直观的初等方法,学生对此已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并在某些方面具备了把握规律的能力。然而,三次多项式函数虽然同样初等,但是诸多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学生均显力不从心。目前,研究函数性质的高等工具一导数,已进入中学课堂,作为教者理应力所能及地借助于这一工具让学生对三次多项式函数能有一些初步的理性认识。2.1三次函数是中心对称曲线三次函数/(x)=ax3+bx2+ex+d关于点(m,n)对称的充要条件是f(m
4、-x)+f(m+x)=2n,卩[a(m-x)3+b(m-x)2+c(m-x)+d]+[a(m+x)3+b(m+x)2+c(m+x)+d]=2n,整理得,(6ma+2b)x2+(2am3+2bm2+2mc+2d)=2n。据多项式恒等对应系数相等,可得加=SLn=am3+bm2+me+d,从而三次函数是中心对称曲线,且3d由n=f(m)知其对称中心仍然在曲线上;同理可探索出三次函数不是轴对称曲线。2.2三次曲线有两种形状由于三次曲线是中心对称曲线,因此,将其对称中心移至坐标原点便可将三次曲线的解析式简化为/(x)=ax3+bxo不妨设d〉0,据导函数a=0.60b=-
5、0.63x=0.58fXx)=3ax2+b知,当gO时,f(x)在实数集R是为增函数,利用《几何画板》作其图像如图1所示;当bv()时,f(x)在实数集R上有两个递增区间与三次曲线的如上两类图形为学习三次函数提供了直观的背景,指引着我们从定性思考顺利地走向定量证明。2.3三次曲线性质及其联系借助于导数及三次函数的图象,很容易解决三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称性、单调性、极值、切线等基本问题。此外,三次曲线的内部尚蕴藏着如下深刻的联系。性质1.在三次曲线上存在惟一一点,使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与该曲线有惟一公共点,并且此点即为三次曲线的对称中心。证明:设M(x0>yo)是
6、曲线/(x)=ax3Ji任一点,则曲线y=f(x)在点、M处的切线斜率k=/x0),切线方程为:y-儿=/x0)(x-x0)。由g(U联立并消去y,得:[y=ax5+bxax3-^bx-(axj+bx°)=(3f/^02+/?)(^-x0),整理得:(x-x0)2(2x+x0)=0①切线与曲线有惟一公共点的o方程①有三个相等实根ox()=0,故点M惟一确定且恰好为曲线的对称中心。性质2.若三次曲线上存在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则极值点连线段的中点也在三次曲线上,并且此点也为三次曲线的对称中心。则方程fr(x)=3ax2+b=0证明:若三次曲线/(x)=ax3+/z
7、x上存在极值点,必有相异两实根,从而方<0且实根m=,此时,三次曲线上的两个极值点为A(xi,f(xj),B(x2,f(x2)),它们的中点恰是坐标原点,当然在曲线上且为曲线的中心。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1.重视初高等方法的交融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在新教材高三数学选修本中虽然利用了导数方法重新研究了函数的若干性质,但是在离开导数背景的函数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中,学生仍习惯于选择并不高明的初等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将这些用于研究初等函数的先进的高等方法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为克服高中函数学习二年多的思维定向,笔者曾选用高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用初等方法
8、较难解决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