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

ID:41618547

大小:67.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9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1页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2页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3页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4页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叶圣陶“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启示作者:张安龙作者简介:张安龙,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江苏无锡214071)o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8年第20181C期第55-57页内容提要:“举一反三”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脉相承。它强调方法的学习,技能的历练,应用的习惯。重温“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对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引领价值。期刊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7期关键词:举一反三/教学策略/精读/略读〃举一反三"是叶圣陶语文教

2、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岀:"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叶老在这里旗帜鲜明地提岀〃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后来,在其发表的文章和书信中又多次阐述这一观点,如《略谈学习国文》《大力硏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略读指导举隅》和《答吴海发》等。"举一反三"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脉相承。重温"举一反三〃教学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对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一、"举一反三"的内涵叶圣陶先生在《答吴海发》的信中说:"语文老师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

3、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自己能不靠老师阅读书翎,得到正确的理解与体会。"叶老〃举一反三"的教学主张,是对孔子育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举一反三”思想有了具体凭借和方向。”举一””是教师凭借精读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方法,发现阅读规律,获得阅读经验;”反三",是指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得的种种经验,练习略读,习得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举一反三"对教师而言,是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发现、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呢?叶老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

4、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与F读结合是落实〃举一反三”思想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二、"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叶老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精要地讲〃是叶老的精读观,精要地讲〃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这是精读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得方法,为〃反三〃做好准备。(一)举一:精读"例子〃,学得方法1.了解词句的用法。

5、词句是文章的基本成分,了解词句的意思是精读的基本要求。当前,学生学习词句存在种种弊端:或机械背诵字典中的解释,为应对考试得高分;或盲目依附教辅用书,搬来现成答案;或反复抄写、默写词句,加重学习负担……凡此种种,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掌握了解词句的根本方法,事倍功半。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了解词句呢?叶老指出:〃生字生语必须依据本文,寻求那个字语的确切意义。"〃还不能算彻底了解,必须更进一步,知道这一词这一句在某个场合才可以用,那才是尤其到家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探求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学得这样的方法,学生积累的语言才是积极语言,才能

6、活学活用。2.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读一篇文章,循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来。这既是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讲课方法宜视具体文篇,学生情况,分别定出,不能一律。"〃视具体文篇"的思想启示我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要有文体意识,文体不同,方法各异。叙事性文本,有的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品质,如《狼牙山五耳士t》(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有的通过叙事揭示一个道理,如《钓鱼的启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这类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狼牙

7、山五壮士》,教师可以通过加小标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是起因,经过是〃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引上绝路〃,〃跳下悬崖"是结果。借助小标题,学生连词成句,自然能简要概括主要内容。说明性文本,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说明了事物的哪些方面特征,并理清这几个特征的先后顺序。1.学习表现主旨。叶老指岀:"主旨是文字的灵魂,不辨明主旨,读如未读。表现方法是主旨明显不明显或站不站得住的关键,不辨明表现方法,对于主旨就只有模糊印象。"辨明文章主旨,学习表现主旨的方法是精读的高级阶段,也是精读的重点。那么,在精读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表现主旨"

8、呢?叶老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我们要揣摩作者胸境,读懂作者表达的真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