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

ID:41605583

大小:66.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8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发展与区域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郭少康來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基丁Tapio脱钩模型,通过计算陕两省1995-2011年五人类产业CO2排放量与产业发展脱钩指标,研究了陕四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陕四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脱钩状态不容乐观,而第三产业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整体上比较理想,属于低碳排放产业。因此,必须探索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人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陕西省低碳经济顺利转型。[关键词

2、]Tapio脱钩指标;CO2;产业发展政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4)02-00-06一、脱钩分析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脱钩理论首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捉岀,指用少于以往的物质消耗产生多于以往的经济财富,是对过公全球高物质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运用脱钩指标研究温室气体减排的国外学者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有:OECD将坏境压力与经济驳动力的脱钩关系状态分为相对脱钩和绝对脱钩,并选取30个成员国的39个指标对环境压力与经济驱动力的脱钩指标进行了测度,经研究

3、发现,总的绝对脱钩率为33%,总的相对脱钩率为19%,总脱钩率为52%。[l]Tapio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elasticity)对脱钩指标进行细分,然后研究分析了1970—2001年欧洲交通业经济壇长与运输量、温室气体之间的脱钩情况和芬兰交通业的脱钩悄况。[2]DavidGray>JillianAnablesLauraIllingworth等研究了苏格兰地区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量及CO2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3]在上述国外研究文献川,OECD和Tapio的脱钩指标研究更具典型性,而且对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具有实

4、质性贡献。目前,国内关于脱钩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从研究领域看,多集屮于土地资源、循环经济、能源消耗的测度等方面。邓华、段宁通过比较分析西方研究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间关系的脱钩理论的两种主流评价模式,即IU曲线和总量研究,从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需求两方面指岀该模式的缺陷,从而捉出应该重视总量研究评价模式的观点。[4]李效顺、曲福出等将脱钩的基木理论和方法引入土地管理领域,对临港新城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5]钟太洋、黃贤金等分析了2002-2007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

5、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Z间的脱钩关系。[6]王崇梅利用脱钩理论评价模式,基于脱钩指数分析全国1990-2007年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阶段。[7]王虹利用相対“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分析了198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Z间的关系。[8]李忠民、庆东瑞运用基于DPSIR结构的OECD脱钩指标和Tapio脱钩指标,研究山西省2000-2007年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与其能耗投入及CO2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工业

6、部门GDP与能耗投入及CO2排放之间呈现扩张连结状态。[9]从研究层面看,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国家或省域层面。彭佳雯等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分别研究了全国和地区层而的经济増性与確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全国和地区两个层血上,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主要由经济与能源消费脱钩造成。[10]孙耀华、李忠尺利用Tapio脱钩指标测度了全国1999—2008年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省区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减排工作初步取得了成效。[11]杨噱

7、、常恒铳等应用脱钩理论分析西部地区1995—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氏特征,结果发现,所研究年份间除1998—1999年为强脱钩、2003-2006年为扩张性负脱钩之外,其余时期均呈现出弱脫钩状态。[12]而目前基于屮观、微观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脱钩研究并不多。李忠民、姚宇等基于修正的Tapio模型,构建了中国产业低碳发展的脱钩分析框架,并以山西省建筑业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3]齐静、陈彬应川脱钩分析方法研究垂庆市各工业部门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Z间的关联特征

8、,结果发现,高能耗部门虽然呈现弱脱钩,且脱钩稳定性髙,但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工业部门的平均水平。[14]刘传江、章铭等利用Tapio脱钩指标,研究1995—2009年山西省五大产业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第三产业的碳减排成效较差,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碳排放脱钩情况相对较为乐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