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90892
大小:106.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45牛顿第运动定律的应用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总序第—个教案课题:4.6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2第课时课型:新授课编写时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批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4.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推导物体的受力情况.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4.让学生认识数学工具在表达解决物理问题
2、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対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己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2.动力学问题分析的方法,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2.正交分解法.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从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时怎么做?[新课教学]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对
3、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己知或分析得出)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求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等)。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二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叫二心+加,5=vor+-at2.vz2-v~=2as等)求出速度w和位移s等。21.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性质、已知条件等),选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2.无论哪类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把握条件、分清过程是解题
4、的前提,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加速度始终是联系运动和力的纽带、桥梁。可画方框图如下:3.把动力学问题分成上述两类基本问题有其实际重要意义。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就可确定运动情况,从而对物体的运动做出明确预见。如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技工作者可以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而己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则包含探索性的应用。如牛顿根据天文观测积累的月球运动资料,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属于这种探索。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在解题时要明确地写出來).对根据题意选某物体(题设情景中有多个物体时尤显必
5、要)或某一部分物体或儿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应是受力或运动情况清楚便于解题的物体。有的物体虽是涉及对象但受力或运动情况不明不能选为研究对象,需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移研究对象分析。比如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能选地面为研究对象而选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得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可以按力的性质一一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次序分析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力的合成知识求得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二ma,在
6、加速度a的大小方向已知或可求时,确定合力F合的大小和方向。牛顿运动定律研究的对象是质点或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因此画示意图时,可以用一方块一圆圈或一个点表示物体,各力作用点画在一个点(如方块中心或圆圈中心)上。各力方向一定要画准,力线段的长短要能定性地看出力大小的不同。(3)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简图(含物体所在位置、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等)。特别注意:若所研究运动过程的运动性质、受力情况并非恒定不变吋,则要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运动阶段详细分析。每个阶段是一种性质的运动。要弄清楚各运动阶段之间的联系(如前一阶段的末速度就是后一阶段的初速度等)。
7、(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已知受力情况时)或运动学公式(在运动情况已知时)求出加速度。(5)利用运动学公式(在受力情况已知时)或牛顿运动定律(在运动情况已知时)进一步解出所求物理量。注意:在求解过程中,要选准公式、正确运算、简洁、规范。要先求出所求物理量的文字表达式再代人数字进行计算。各量统一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各已知量的单位不必一一定出,在数字后面直接写上所求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即可。(6)审查结果是否合理或深入探讨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内涵及外延等。二、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方法指导:解答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