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82632
大小:56.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家庭教育】家长是怎么把孩子的学习能力抹杀掉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长是怎么把孩子的学习能力抹杀掉的?有位妈妈和我说,她6岁的儿子晕晕乎乎的,说话莫名其妙,有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我问她具体的情况,她举了两个例子。比如,妈妈开车的时候,他问妈妈车灯为什么会闪?妈妈说要变道。他问:“为什么变道就闪呢?”妈妈说:“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他问:“为什么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妈妈说,“我们要变道了,当然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呀!”孩子又重复了一句:“为什么要让他们知道呢?”妈妈觉得孩子有点不可理喻还有的时候,他坐在车上说“再有1000米就到北京啦”,在妈妈看来,这纯属胡说八道。听完后,我问妈妈:“关于开车变道的事情,
2、你觉得孩子是故意捣乱,还是真的不懂呢?”妈妈说他应该懂了吧,我已经说得很明白啦。是的,我们以为自己说得很明白,孩子就应该懂,其实并没有解开孩子心中的疑团。听了妈妈的描述,我对妈妈说:估计孩子没有理解变道和闪灯之间的关系,一个6岁的孩子,没有开车的经验,他的理解非常简单:变道就变道吧,为什么要闪灯呢?还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关他什么事儿?妈妈说:看来,他可能真的不知道。变道的时候要闪灯,让后面的司机有心理准备,避免发生碰撞一一对成人来说,这是常识;对孩子来说,这是新知识。那么,如果用讲解常识的方法去讲解新知识,孩子肯定会云里雾里。我对妈妈说:
3、对于新知识,我们不但要让孩子知道“是什么”,还是让他理解“为什么”,这才算真的讲明白了。比如这个交通规则,你前面给他讲了半天,只是回答了“是什么”一一变道要闪灯;但没有回答“为什么”一一变道与闪灯之间的关系。妈妈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我说了-个思路。我们不妨逆向提问:“如果我们不闪灯,后面的司机不知道我们要变道,假设他又开得很快,会怎样呢?”孩子思考一下,他通常能想岀答案:发生碰撞。然后,问孩了:“两车碰撞在一起,是不是很危险?车会受伤,人也会受伤吧?有什么办法能避免碰撞呢?用招手的办法有用吗?用喊话的方法能听见吗?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4、?”这样慢慢引导,孩子会发现,闪灯是最安全、最有效、最聪明的方法。通常,我们都非常关心学习态度,希望孩子爱学习,却常常忽略另一个问题,有的孩子很想好好学习,也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结果却差强人意。也就是说,光有学习态度还不够,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能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好奇心,这是学习能力的发源地,从出生的那一刻,学习就开始了,孩子在一刻不停地探索这个世界。遗憾的是,这种探索的本能,却常常被人为地扼杀。学习能力最大的杀手,就是轻视孩子的“为什么”,漠视孩子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常常问一些可笑的甚至没法回答的问题,比如鸟为什么会飞呀?
5、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呀?石头为什么没有腿呀?人为什么会死呀?星星为什么那么小呀?土里为什么能长出小草和大树呀……被孩子问烦了,我们常常敷衍孩子说“本来就是那样的”,这等于没有回答。比如,有一次鹏鹏问妈妈:“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会转呀?”妈妈告诉他:“因为轮子是圆的。”我发现鹏鹏仍然一脸困惑地站在那里,我就走过去问鹏鹏:“你是不是想知道,你只是踩了踏板,为什么轮子会转动起来了?”鹏鹏使劲地点头。于是,我把自行车倒过来,然后,用手摇动踏板,让鹏鹏观察发生了什么。他饶有兴趣地看了很久,眼睛里闪耀着好奇的光芒,我告诉,与车轮和踏板固定在一起的零
6、件,叫做齿轮,带动两个齿轮转动的,是链条。我没再多说什么,我相信,以后他上物理课学到齿轮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一幕。学习,往往都是从有价值的问题开始。我曾经给许多妈妈建议,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除了认真对待、认真回答以外,不妨做一些统一规格的卡片,回答不了的“为什么”先记录下来,并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做成一个储蓄“为什么”的银行,这是最好的教科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他们常常问出…些非常深刻、非常核心的问题,而且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历史等学科。这些“为什么”也是最好的知识路线图,我们不
7、妨和孩子一起去追踪答案,开始知识的发现之旅,带着问题去阅读、上网查找、请教老师和亲人朋友,每寻找到一个答案,就记录在卡片后面,并庆祝每个并不新鲜的“新发现”。通常,一个“为什么”解决了,又生出许多新的“为什么”,通过追踪这些“为什么”,慢慢就织成了一张完整的知识网。这个“织网”的过程,不但是主动的、愉悦的,还是好玩的,充满了探索新知的乐趣,并且,这些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孩子通过探索得到答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見孩子上学以后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他早就思考过,甚至他自己当前的知识储备,远远超越了课堂的内容。这样的学习,像玩一样轻松。
8、当然,和孩子一起探索的过程,也是对我们的耐心和好奇心的考验。通常,孩子的好奇是全方位的,而我们的好奇,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流失,我们更关注“有用的”、“需要的”内容。与孩了相比,我们的好奇心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