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81712
大小:60.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92探究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创设富于挑战性、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悄境,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比如:橡皮泥,易拉罐等设让实验,拉近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有亲近Z感,激发并保持学牛的学习兴趣。2.注重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住运用己有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纶的科学探索粕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悄景的创设:教学准备空易拉罐(自备,每纟R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x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
2、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H.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湧浮在液血上时,其所受浮力卩浮=6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T—F上。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冇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
3、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乂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询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Z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我们一起來做两个实验: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分组实验:(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7牛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纽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
4、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覽“……10、11、12……20……J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小,同学们兴奋不己,继而每个同学却为H己的“小船"最终“沉没怖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实验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1.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人家思考这样一个
5、问题:浮力的人小可能与什么因索有关?2.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人,“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屮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屮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
6、体的底而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牛•収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Z间的关系。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來,用弹
7、簧秤测定英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在这个过程屮,学生们展现了一些个性化的作法:冇些同学在往溢水杯屮放物体的同时,测出了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有些同学是先在口备容器中测定物体全都浸入水屮时所受浮力,再利用溢水杯测定物体全部浸入水屮时排开水所受重力;有些同学在测定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时,因为杯子太轻,事先在杯子里装了适量的水,测出其重力,再把物体排开的水收集起来,测其总重,二者Z差即是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在实验过程中,一•组5人,他们有的提弹簧秤
8、,有的读数,有的记录,同学们对出现的问题时有讨论与争辩。比如有的同学手持弹簧秤的外売部位;有的同学用弹簧秤提着物体入水屮时太快,造成溢出水的体积与物体体积不等;……通过争论,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实验过程更加合理。)记录数据以下是四组学生的实验数据:第一组:弹簧秤12N1.6N第二组:弹簧秤12N1.7N第三组:弹簧秤11.4N0.2N第四组:弹赞秤1弹簧秤20.1N0.5N弹簧秤20.5N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