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

ID:41559945

大小:60.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7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_第1页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_第2页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_第3页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_第4页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鲸》《松鼠》比拟浏览教授教化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鲸》《松鼠》对比阅读教学设计松山蒙小任淑娟【本组说明】《鲸》《松鼠》向学生开启了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的重要发现,阐释了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与人类息息相关;《新型玻璃》介绍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本单元说明文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开篇明意、思路严谨、用词准确、表达形象的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和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具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设计理念】主

2、题: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采用对比阅读1+1的方法上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知道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文:《鲸》《松鼠》2、语文主题丛书《冲浪科学》中的动物篇《不流血的决斗》【教学重点】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2.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3.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4.让学生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2、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并体会两课的异同3、品读重

3、点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形象性。4、赏析重点段,《鲸》第一段、《松鼠》第一段,感悟表达方法。5、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鲸》庞然大物,《松鼠》乖巧可爱,两篇课文都是介绍动物的课文,也却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那么这两篇课文的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两种动物?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这两篇课文又有怎样异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⑴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了解预习。⑵交流导学案,组内智慧共享。⑶学生交流汇报,提出疑难问题。内容梳理:《鲸》:1、外形特点重点描写2

4、、进化过程3、鲸的分类(齿鲸、须鲸)4、鲸的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重点描写《松鼠》:1、外形特点(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重点描写2、性格特点(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重点描写3、行动特点(横渡溪流、警觉、储粮、爬树、发声、搭窝)------重点描写4、生活习性三合作研读,领悟表达(一)小组研读,并汇报。《鲸》一课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一课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说明。举例来谈。(二)两课并读,总结异同。相同点:两篇都是不同点:a说明角度

5、不同:《鲸》侧重介绍而本文侧重介绍松鼠的ob表达方法不同:《鲸》主要运用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c语言风格:《鲸》的语言,本文的语言o(三)品析语段对比提升多媒体出示《鲸》第一段,《松鼠》第一段,体会其表达的不同。1、指名读语段2、体会描写内容,感悟表达方法⑴首先分别体会两个语段的说明方法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⑶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⑷朗读语段,体会表达。3、积累背诵语段(四)研读语句,体会用词课文中还有许多语句值得我们探究,体会加线词语的作用。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须鲸没牙所以

6、主要吃虾和小鱼。)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麵呼吸一次:(因为鲸是靠肺呼吸,所以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3、鲸每天都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为了安全。)4、它们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跳岀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只要……就”表现出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跑、躲、逃”写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5、到文中在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四迁移运用,拓展升华A“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

7、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大家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口兔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B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呢?C观察你所喜欢的小动物,对它的形体特征进行描述。(100字以内)练笔要求:以上三个题目任选其一,仿照《鲸》《松鼠》任意一课,写一段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五运用对比适度拓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