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古诗鉴赏[教育]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

ID:41536915

大小:67.4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7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_第1页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_第2页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_第3页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_第4页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古诗鉴赏[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3-2011年中考八年级上诗歌鉴赏(一)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2(X)4-绵阳)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2、(2005年贵州省毕节市)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3、(2005年扬州市)①“烟笼寒水刀笼沙”这旬诗所描绘的画面,具冇怎样的特点?(2分)答: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牛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4、(2008年南京)《泊秦淮》的作者是,诗中的《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南朝的o(2分)(.杜牧陈后主)(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2005年四川省内江市)①木诗作者是(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②梁启超对木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屮你看到了

3、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答:1、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2、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强烈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白哀”,即使梦屮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2、(2007年十堰)①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第二句中的“尚”字表现出诗人②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彖征了,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答:1、凄凉(悲凉);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2、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4、青。1、(2006成都市)①诗中笫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口J挽回,以“雨打萍”比喻(1分)②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収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1、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思相近即可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3分)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分)。(意思相近即可计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2、(2006湖北省黄冈)①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彖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

5、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②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上对待牛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答:1•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或对于一位爱国者來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如:闻一多拍案而起,

6、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3、(2006年河源市)①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了是第联。(1分)②“人生白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旬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第二联(或颔联)2、3分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牛取义的牛•死观。4、(2008年镇江)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2分)答:舍牛取义(“为国而死”或“以死报国”均可。答“宁死不屈”给1分)(四)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

7、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2004■四川)①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②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④木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答:⑴表面一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