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ID:41534694

大小:11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27

先秦说理散文_第1页
先秦说理散文_第2页
先秦说理散文_第3页
先秦说理散文_第4页
先秦说理散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说理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朱熹《四书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荀子集解》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最不平常的事件集中在这一时期(指前600-前300年)。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像中国一样,印度出现《奥义书》和佛陀……希腊贤哲如云……在这数世纪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

2、,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雅斯尔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早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语录体——《论语》(文学史教材91-92页)程子曰:“《论语》之书,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1.《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

3、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互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蒋伯潜《诸子通考》:“孔子年七十三而卒,则尓时曾子仅二十七耳,而《论语》记曾子临终时告孟敬子之言,且举孟敬子之谥,……成书最早当在孔子卒后五六十年矣。”2.《论语》的思想核心:礼、仁孔子以“仁”释“礼”,把“礼”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仁”的个体人格“君子”,替代了宗教圣徒的形象又具有相同的力量

4、和作用。孔子本意为复“礼”,结果是手段高于目的,仁成为更本质的东西。3.《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语录体。亲切、自然、真实、简洁。《法言》《世说新语》《文中子》《五灯会元》《二程遗书》《朱子语类》《传习录》《榕村语录》《毛主席语录》4.《论语》的文学色彩(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入太庙,每事问。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

5、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曰:“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2)语言深刻平实、含蓄隽永。勿意,勿必,勿固,勿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6、礼勿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韵散结合体——《老子》(又

7、称《道德经》《五千言》)1.与《论语》出自门人弟子纂录不同,《老子》是个人撰写的专著,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老子》在文体上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刘师培:“欲考古韵之分,古必考周代有韵之书;而周代之书,其纯用韵文者,舍《易经》(《诗经》?)《离骚》而外,莫若《老子》。”宋代吴棫:“老子道德经,周柱下史老聃所作,多韵语,今往往失其读”。朱谦

8、之《老子校释》一书,罗列众多关于《老子》韵读的说法,间出己见,极便利用。3.《老子》的文学性表现在注重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