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06590
大小:4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4
《高血压的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治未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摘要】 近年来,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运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高血压;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降压药物的研制日新月异,临床应用红红火火,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
2、升,血压控制率仍然不高,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早在《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这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雏形。著名医学家孙
3、思邈曾经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既病防变”,即已发生疾病,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三为“瘥后防复”,即在病情稳定期,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复发。在中医学里,一般将高血压病归入“眩晕”、“头痛”范畴,但由于个体耐受的差异,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自体感觉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概括起来看,中医认为的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不遂,精神紧张,使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肝阳上亢而发病;二为血虚阴亏,劳欲过度,肾
4、精不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而发病;三为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或过量嗜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痰湿上扰而发病。[2]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呢?1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如上分析,由高血压病的三大病因入手,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开各种致病因素,便可达到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目的。1.1心理调摄孙思邈曰:“善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可见,保持情志舒畅,心境豁达,避免情绪激烈波动,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娱乐的时间,使张弛有度,气机舒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其不仅对预防高血压病,更是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中都居于重要
5、地位。1.2饮食调摄孙思邈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忌烟酒、肥甘厚味、辛辣燥热之品以外,还应根据不同体质情况适当使用一些中药进行食补食疗。如素体肝阳上亢之人可常食菊花,玄参,天麻,夏枯草等;素体阴虚之人,可常食生地、杞子、麦冬、沙参等;素体精血亏虚之人,可常食熟地、当归、仙灵脾、杞子等;素体痰盛之人,可常食白术、生姜、陈皮、云苓等。1.3适度运动孙思邈曰:“动则不衰,用则不退”。适当的运动使人体气机通畅,肝气条达,脾气健运,无痰湿之阻。但若劳欲过度,则反而耗伤阴液,引发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注意珍惜精气,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方
6、才符合养生之道。2高血压病的“既病防变”众所周知,高血压病的最主要危害不在高血压本身,而在于其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脑血管意外),胸痹(心血管疾病),水肿喘证(心力衰竭、高血压肾病)等。因此,高血压病患在确诊高血压病后,应该及早开展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为可致命的并发症。2.1防中风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中风。朱丹溪曰:“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明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预防中风》中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上文将高血压病主要分三型: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而高血压病演进为中风也由此经历不同的
7、过程,需要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去应对。如肝阳上亢未得到及时治疗,病久则肝阳暴动上扰,血气并走于上而发中风;若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可能肝阳偏亢,阴虚风动,血气上逆而发中风。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日:“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故此,属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病患应尽以滋养肾阴,平肝潜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等,使肾水得滋,肝木得荣,肝阳可抑,无使生风。若属痰浊中阻之病失治,则日久痰郁化热,风痰热相挟袭扰经络而发中风。如朱丹溪《丹溪心法·论中风》曰:“东南之人,多是
8、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因此,该型高血压病人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