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G7]

幼时记趣[G7]

ID:41403245

大小:1.78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8-24

幼时记趣[G7]_第1页
幼时记趣[G7]_第2页
幼时记趣[G7]_第3页
幼时记趣[G7]_第4页
幼时记趣[G7]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时记趣[G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幼时记趣沈复你会读了吗?★作者简介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沈复,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小说。★选自《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

2、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版本闻尊阁版《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

3、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浮生六记》目录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沈复的《

4、浮生六记》被苏教版初一语文教材所收录。稚()项为之强()刚强(){鹤唳()怡()然凹凸()()丘壑()zhìjiānglìqiángyíhèāotū你会认了吗?*考点1.重要实词余、故、私、或、素、徐2.重要虚词之、其“之”:(1)代词作用。例:驱之别院。之,它,代蛤蟆。(2)作结构助词用。例:故时有物外之趣。之,表偏正关系,的。(3)作动词用。至之市,之:去、往。巩固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徐喷以烟()怡然()拔山倒树()余年幼()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常蹲其身()以丛草为林()慢慢地喜悦的样子我看清移,搬开僵硬自己把…当作…讨论一下!读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作

5、者的哪些童年趣事?思考1:童年时代最珍惜最宝贵的回忆往往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行为,我们看看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①观蚊如鹤②神游山林③鞭打蛤蟆全文结构第一段,总叙“物外之趣”.第二段,“物外之趣”一:观蚊如鹤第三段,“物外之趣”二:神游山林第四段,“物外之趣”三:鞭打蛤蟆第一段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余:我察:看清稚:幼小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张目:睁大眼睛明:眼力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藐:小必:一定细察:仔细观察其:它,代指藐小微物纹理:泛指花纹故时有物外之趣.故:因此,所以时:常常物外:超过事物本身

6、之外之:的趣:乐趣仙鹤飞翔群鸟飞翔第二自然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成:像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拟:比群鹤舞空: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之:助词,无意义所向:想象的景象则:那么或:或者果然:真的,果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首:头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脖颈为:weì因此强:同“僵”僵硬的意思.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中:在……中素帐:白色的蚊帐徐:慢慢地以烟:用烟怡然:喜悦的样子第三自然段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于:在凹凸:高低不平

7、丛杂:多而杂乱蹲:蹲下其:代词,代自己台:花台齐:一样高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以……为:把……当作土砾:泥土瓦砾邱: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游:在想象中游历其:代想象中的山林自得:自己感到得意第四自然段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于二虫:两只虫子斗:打斗之:代词代二虫斗浓:程度深,这里指兴趣浓厚而:表修饰盖:连词原来是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为:被方:正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神定:精神

8、安定驱:驱赶之:代词指癞蛤蟆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