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85453
大小:114.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3
《七语下_第20课_《口技》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口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4.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木文层次淸晰、冇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血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重点】揣摩语言,卓握一些农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川。【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自学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2、少顷()犬吠()吃语()夫叱大儿声()夫驹声起()总少舒()屮间()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絮絮不止(■)伸颈()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2.《虞初新志》是代编写的-部,以铺写故剪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时间段)访拟传奇故事Z作,形式近于,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口技》-文被收入《處初新志》。《口技》的作者,字铁崖,(朝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消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苦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
3、》等。3.口技是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來各种声音,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其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听众的,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继而乂和、的情景。二、明确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一)疏通文意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遥闻深巷中犬吠(3)既而儿您(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5)俄而百千人大呼(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虽人有百手(8)T-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1)施八尺屏障:■(2)
4、会宾客大宴:■(3)而已:••(4)众妙毕备:•(5)惊觉欠伸:(6)其夫吃语:⑺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⑻宾客意少舒:••••••••(9)曳屋许许声:(10)虽人有百手:••仃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12)奋袖出臂:・・・•3.找出下面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2)妇抚儿乳。⑷侧目。(6)妇手拍儿声。(1)屮间力拉朋倒之声(古义;今义(2)于是宾穹无不变色离席(古义;今义(3)两股战战(古义;今义(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今义5.注意下面的一词多义字。(1)坐:众宾团坐()前坐寂然()
5、(2)fL: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而:既而儿解()妇拍而呜之((4)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5)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6)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1)不能名其-•处也。(3)会宾客大宴,(5)善口技者。4.找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6.注意下面加点的表时间的副词(1)忽人大呼:“火起!”■()(2)一时齐发••(3)既而儿醒。()(4)当是时。••(5)俄而百千人大呼;少顷;未几。()7.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一()人一()
6、桌一()椅一百千()人百千()犬百()8.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并填上适当的量词。)扇一百()抚尺百((二)•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1、全文是按照顺序來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2、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笫1段,。第二部分:第2、3、4段,第三部分:第5段,。”來叙事的。四.达标练习1.解释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2)于厅事Z东北角()(3)施八尺屏障()(4)会宾客大宴(5)但闻屏障中扶尺()()(6)满坐寂然(2.翻译下列语句。(1)京中有善口技者(2
7、)会宾客大宴(3)少顷,但闻屏障屮扶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五、巩固提高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Z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笫者,其心慵,背必侃,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Z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Z理,先蓄觊觎Z心。不论男女衣裳,耍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⑴昔有人持匹启命
8、成衣者裁剪(匹帛: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個(慵: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⑷性Z缓者宜衣长(缓者:⑸不知短长Z理,先蓄觊觎Z心(蓄:2.翻译句子:⑴昔有人持匹用命成衣者裁剪。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其人怪成衣者F1:“少年科第者,其)(似:)(觊觎:⑶今Z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Z理,先蓄觊觎Z心。3.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4.文章屮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五.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三、四2、基础训练册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研习课文(一)句段品读1.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