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

ID:41371966

大小:998.8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23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_第1页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_第2页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_第3页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_第4页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1.1伦理思想的历史源流简单又好记的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1.11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萌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无阶级、

2、无压迫,体现原始的民主和平等,原始的集体主义.尧舜禹时期(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开始出现,氏族制度开始分化特别是舜,虽然身世卑贱,但道德较为高尚,制定出了道德规范,主动加强道德教育。<礼记礼运>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社会状况。传说尧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继承人,大家推选有才有德的舜,舜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禅让”的传说正是指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段史实。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这是一种生产力水平较低情况下的制度。其存在是与当时生产力

3、低下相适应的,其消亡也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4、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敬敷五教”,“慎徽五典”要求人们正确处理好父、母、兄、弟、子五种道德关系以孝和睦家业,以德负载乾坤,以仁统侯运政,以善聚民处世,以礼教化民众,以义聚财济世。一夫一妻制伦理道德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意识形态,开始与宗教、法律等分解开来。夏商周:伦理道德“学在官府”夏商周的贵族们不同程度的重视天和天命,夏代最重视天,当朝者处处以天自命。启与甘大战时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恭行天之命。”殷代重视天命的同

5、时,开始注重人事“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予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西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们的道德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周公为代表的君王将道德行与“礼”中,《周礼》如恭敬畏惧、勤俭无逸、孝友惠爱(思想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和典章制度)周公姓姬名旦,自幼天资聪明,才华出众,从小又是在先王周文王身边长大,接受了文王的言传身教;另外,武王生前与他关系密切,感情极深,所以如今周公管理国家大事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尽心竭力。为了治理好国家,他想尽一切办法招贤纳士。

6、为了接待贤能的人,他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有一次,周公正在洗头发(古人不剪发,头发留得很长,所以洗的时候很费事)。他刚把头发浸湿,外面来人有急事要报告。周公连忙握着湿淋淋的头发,出去接待,办完事再回来接着洗;洗到一半儿,又有人来报告,他还是握住湿头发出去。忙着办完这些后,他才有空把头发洗完。周公正在吃饭,刚把一块肉放进嘴里,外边有客人来访。他马上把肉吐出来,起身去接客人。一顿饭的工夫。来了三次客人,周公就连吐了三次饭菜。成语“握发吐哺”就是这样来的。家人在一旁见了心痛地说:“您不能吃完饭再会客吗扩周公摇摇

7、头说:“这些宾客来访,不是有紧急事务,就是有好的建议。我恨不能马上听听,怎么能怠慢了人家呢?”。就这样,周公为了周朝的大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周公解梦周公是周代的爵位,周公解梦中的周公,亦称叔旦,是周代第一位周公,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周公旦是孔子最崇敬的圣人,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

8、梦,经常被称作“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其所成之书即是广为人知的《周公解梦》,该书本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解梦之作,书名则采用了周公之名。1.12、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约公元前551一前479)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人道理论,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仁”基本上有二重含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和做人的根本原则,礼是人行为的根本原则,仁是内心的德性,礼是外在的规范。孟子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的“仁”作了进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