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

ID:41363347

大小:1.0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23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_第1页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_第2页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_第3页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_第4页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课件: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杠杆平衡原理的探究红安县大赵家小学?1235目录CONTENTS微课件微反思微习题微教案实验次数左边右边砝码数量格数砝码数量格数①②③④⑤⑥实验情况记录表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试验次数左边规律右边规律砝码数量格数砝码数量格数①②③④⑤⑥实验情况记录表分析左边砝码的重量=左边砝码到支点的距离×右边砝码的重量右边砝码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的发现杠杆平衡的原理:练习1.请再次进行实验,对杠杆平衡的原理进行验证,并应用杠杆平衡的原理来检验一下刚才各组在实验中发现的结论是否正确?问练习43123421问答2.如图所示:杠杆右边第2格放置了3个10g的砝码,左边如何放置10g的砝

2、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第1格:6个第3格:2个第2格:3个10g练习3.如图所示:在A点放置了1个30g的砝码,B点也放置了一个砝码,使杠杆保持平衡,B点放置的砝码的重量()a.等于30gb.小于30gc.大于30g4312342130gAB?b问答练习4.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一起玩跷跷板,小孩在跷跷板A点处,要使跷跷板保持平衡,那么大人应该在()(A、B两点到跷跷板支点的距离相等)a.B点右边b.B点处c.B点左边ABc问答微课名称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视频长度6分19秒知识点来源学科:科学年级:4年级下册知识点描述通过对如何让杠杆保持平衡的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

3、学生构建杠杆平衡的原理这一概念。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维,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对于教师的单独说教已有些厌倦,对于科学课本上的实验具有较明显的兴趣,更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知识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理解科学现象,构建科学概念,更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预备知识生活中有关杠杆的现象描述及说明;杠杆的定义;杠杆尺的认识;进行杠杆平衡实验的说明及操作规范。指导学生完成了使杠杆保持平衡的实验。教学资源及工具PPT课件实验用杠杆尺、砝码纸质记录表教案教案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小组探究实验为基础

4、,由学生汇报交流使杠杆平衡的多种方法,并对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自主合作验证、归纳出杠杆平衡的原理,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构建的一般方法与认识过程有初步印象。努力构建一种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科学课堂,走进科学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自主构建科学概念。同时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科学概念的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2.能应用杠杆平衡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原理的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原理过程,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5、,寻找数据间规律以及从中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对科学概念建构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形成初步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培养科学探究意、思考的习惯以及质疑的精神。关心生活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意识。教案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杠杆平衡的原理。教学难点对杠杆平衡原理这一概念的探究和归纳。教学过程(知识点片段)(一)谈话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交流。(二)汇报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在使杠杆保持平衡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情况结果,教师进行记录。(分组汇报交流)(三)比较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对杠杆平

6、衡的条件进行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四)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总结出杠杆平衡的原理:左边砝码的重量×左边砝码到支点的距离=右边砝码的重量×右边砝码到支点的距离。教学反思这节微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组的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归纳出对实验前猜想的验证结论。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探究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充分打开思路,开发自己的发散思维。有了学生亲身经历所获取的具体数据,再通过对这些具体数据的比较、分析,能让学生轻松地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对比分析、

7、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了比较法、分析法,培养了学生初步认识事物、发现规律的方法与能力。在对本知识点的探索中,没有引入专业的学科术语,如: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以及心理特点,引入比较专业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这样也避免了专业难懂的词语阻碍学生对于科学课学习的兴趣。但这种做法是否妥当,请专家指正。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