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

ID:41325507

大小:287.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22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_第1页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_第2页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_第3页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_第4页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邱才训我这样认识课改——关于课程实施的若干基本问题(讲课提纲)1一、课程实施方法论的审视●课程意识缺失:少数人编制课程,多数人被动实施●课程实施与评价涉及到对课程本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价值与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评价等领域的理解和认识。2●涉及两个层面:理论研究层面: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课程问题的思考;在实践研究层面:开展广泛的课改实验;●将“抽象的理论引导”与“具体的实践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理性+实验”的基本范式。——这是课程实施方法论的重大变革3二、课程目标:变与不变

2、●总目标没有变课程目标的依据是教育方针(即总目标)教育方针的表述有两层意思社会发展需求的表述人的发展需求的表述教育首先是一种国家意志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新课程总目标的表述:国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4●变的是具体目标:对总目标从单一性解释到多元价值视角的分析,形成了对课程具体目标价值取向选择的新思路。1.经济形态、结构变化导致对人才培养的素质价值选择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主体性;较鲜明的个性。52.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性特征,

3、导致对人才培养的类型价值选择;多样化多规格3.网络文化背景呈现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导致对人才培养的文化价值、人格价值选择。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继承与改造爱国、诚信、守法、礼仪、勤奋6●三维目标:不是不要双基“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过程。”能力的核心:学会学习必须掌握过程和方法能力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铸就的“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的提法对吗?7●综上所述,课程编制必须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原则8三、课程结构:1+1+1>3原则一旦确定,课程

4、结构随之发生改变:1.课程组成的灵活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如通用技术)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自主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92.课程结构中相关学科的整合根据所开设的若干门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位置和任务,将各门类课程整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课程组块,以提高和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3.课程的开放性依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新成果,完善课程结构。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与社会、选修课程等,为课程提供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空间。10四、课程内

5、容:坚守基础,走向生活,兼顾人文1.基础性构建简明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2.学术性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验过程,习得经验,凸显获得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11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生活类型理知生活实践生活情感生活道德生活思维类型理智思维操作思维艺术(情感)思维交往思维教学模式信息加工模式行为模式个性模式社会模式学习方式认知性学习习得性学习智能培养语言、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审美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学习机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参与→体验→内化→表现教育属性科学教育为主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为主人文教育为主123.科学教育与人文

6、教育的双向拓展●既具科学性、客观性,又具有人文性和社会性,二者内在地统一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性:表现为知识的、认知的、逻辑的、分析的、思维的理性方面。●人文性:表现为情感的、意志的、直觉的、综合的、形象的非理性方面。13五、学习观: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理论基础构建体现发展性的课程实施方式,核心的问题是学习观的问题:1.重新界定学习概念,揭示学习过程基本结构与要素,重点阐明现代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与创新性,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以“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142.现代学习观所引

7、发的课程实施策略●教与学——不是训导、独白或放任,而是对话: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的探索,自发的讨论,自然的回应和碰撞,双方知识视界的融合。15●形式与内容——不是盲目追求生动活泼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既要轻松愉快,又要恬静紧张(恬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务必保证教学的有效性16●文本与现实——从教科书走向教材何谓课程、教材和教科书?课程不只是“现成的文本”,课程是动态的、创生的。教材除了教科书之外,还有自然教材、生活教材;物化教材、非物化教材。教科书是依据课标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

8、是核心教材。17怎样理解“用教材教”?①对教材内在规律的理解和结构体系的把握;②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的把握。-------这是从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18六、关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对课程实施的影响1.影响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整合技术、教师、学生三个基本活动要素,充分体现基于资源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交往实践学习的优势。●如何运用网络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