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ID:41292651

大小:110.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8-21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宁夏银川市教科所王玮光一、话语背景(一)对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分析:1、教师在理念建树上有明显提高:(1)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较快。(2)教师教学行为呈现鲜明,在课堂上勤于渗透和体现课改精神,自主创新意识较强,实践探索自觉主动。(3)在论文写作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反思批判意识,重视案例反思,案例较为典型,令人信服。2、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的明显不足:(1)专业知识功底薄弱,对教材的解读和领悟欠缺穿透力,对文本的理解相对而浅显;(2)对学科知识及文本特点把握欠深入,过分看重知

2、识的整合与教学活动的丰富,而往往造成喧宾夺主,失却学科本位特征。(3)问题意识欠缺,宥于对教材解读和分析的不够到位,往往不能从教材中提炼出有价值、有适度难度值、让学生遭遇理智挑战的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情景活跃有余而充实度不足,在教与学的容量、密度、节奏上大多流淌的是“半渠水”。(4)方法欠适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缺乏与教学目标、任务、重点、难点的整合一致。(5)对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与落实欠和谐均衡,有片面看重过程,追求时尚方法的倾向,有热衷于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而不太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扎

3、实训练的倾向,知识和技能的落实相对粗疏。也不大关注知识学习过程中富于内涵的“细节”。(6)对常规教学和一般意义下的教学论实践不够重视,对教学过程中的联系与系统缺乏整体感知,一些青年教师较为看重局部的“闪光点”,缺乏对课堂教学整体、系统、和谐的探索;较为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而对预习、作业、复习和考试等环节的研究力度不够。(7)组织教学欠缺重视,教师基本功锤炼重视不足,课堂教学气氛较为宽松,欠缺严谨整饬,教学情景“活”与“乱”并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观的建立。(8)有重“说”轻“写”的倾向,在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得到发

4、展的同时,学生用笔说话、纸笔测验时呈现的不足未能得到及时的弥补和矫正,在“一张考卷定乾坤”的考试评价面前,发现我们的教学效果在过程与结论上不成正比,有甚者是反比。小结: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的三个层面的素质: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三是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及教学机智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肖川《以改革的精神反思课程改革》二、如何打造教师的专业素养1、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上下工夫。(1)解读教材要充分深入:要学会站着看书,不要过分依赖教参;要放出自己

5、的眼光来感知教材;教师要站直了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匍匐在地上。《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导语》要于“不疑处读出疑来”;多读几遍,多思,下笔备课时“一朝分娩”;(2)积极寻求“用教科书教”的有效利用的资源;(3)找出真正属于自我“的”重点“和难点”;(4)寻求与教学目标、任务相一致的问题与方法;(5)安排有特点、有价值、有收效预见的教与学活动;(6)在创设情景上不摆花架子,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出发点与归宿点的一致,开放与生成的一致;没有开放就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开放有助于尊重差异,变得更为宽容

6、;开放使人消除碰偏见,学会鉴别。(7)牢记学科和文本特点,把握主次依从关系,追求教学过程步骤的明快、简约、奏效,而不是“枝繁叶茂”,过杂过满。(8)有时间感,算时间帐;李叔同先生上课时常常看表,精密地依照他所预定的教案进行,一分一秒也不浪费。(9)辨证对待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而不是机械生硬地还原生活,翻版生活,模拟式地“再现”生活;(10)教师要真情投入。教师的投入既体现平等,又要体现“首席”;不要把教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者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

7、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德]凯斯特纳《开学致辞》(11)设计要保持弹性,留有余地,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障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2、教学过程中的素养体现:(1)在组织教学上要高度重视,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无意注意降低到最小程度,有效营造有意注意时间和效度;(2)教师着力打造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即时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和“非预期性”干扰;(3)把“教”融入“学”中。教师要学会呈现自己的“糊

8、涂”、“无知”、“天真”、“好奇”、“不解”和“求助”,学会让学生“牵”着你走;智力生活的天性基础是好奇心。由于好奇心的泯灭,活跃的智慧也就不复存在。好奇心可以在长期的生活中转变为一种品质。——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4)教师要重视营造自己的点评艺术:ݬ让点评具有穿针引线的功效;ݬ点评要真实,要及时回应学生,切忌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ݬ点评要真诚,不滥用表扬,否定有率真;ݬ点评要走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