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ID:41876510

大小:215.56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04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宁夏银川市教科所王玮光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哪些缺陷?(1)对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知之甚少,实践上也很难接轨;(2)教师知识储备不足;(3)教师思维方式保守落后,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变化;(4)教师缺乏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化为人格精神的学识修养,教学中很难做到深入浅出;(5)教学缺乏创设与生成;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上意识较为淡薄,不能与儿童文化水乳交融.(6)重视教学的课前预设,而没有形成较为稳固的反思意识,个人的专业成长与素养提升较为缓慢;(7)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社会及儿童生活的联系欠紧密,失却开放度.(8)面对高度整合后的教材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失之于广

2、博;(9)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们要从哪些地方做起?1.思想道德素养①树立高尚的教育信念☆热爱孩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才有意义.衡量一名好教师的首要标准是师生互为知“己”,最高的验证是学生爱你、喜欢你。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热爱教学工作;执着: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从事真正的教育需要宗教般的执著精神。正确的思想是不容易获得的,必须经过长期的病苦,严格的训练,然后才能为我所有。我们且先从艰苦

3、卓绝的力行里体会我们的思想,同时把我们坚强而有深信的思想,发射到力行里面去。——《知识的责任》罗家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具有滴水穿石般的学习精神,不放过每一个教学细节,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状态。☆当前教师精神生活的几个脱节:课内与课外脱节;校内与校外脱节;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不成正比;愈是城市教师,对工作的愉悦体验的指数愈低,②激活群体生活的优势,创建活跃的人际交往环境氛围;③加大人文关怀力度,缓释教师工作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做广大教师精神压力的缓释胶囊。”要积极推进“师德教育校本化”2、人文素养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人文知识—反思性知识,个人风格,形成性格气质;人文精

4、神—人性,理性,超越性;自我觉醒,人格魅力,现代教育观,法律意识;人文化教育力—落实于教师的行为上,用动态的方式来体现出来;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行为:语言的人文化,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等。民主,平等,期待,宽容。3.教育理论素养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教师的实践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理论的价值: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1).认真解读课改理论,提升“眼高”境界,重在反思实践,让观念转换为理念,让理念转换为素养,让理论在教师头脑中生根。(2).重在行为体现,成为有根的教育文化,而不是“跟风者”。目标:让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有“个性”的人,有“主见”的人

5、。4.科学文化素养(1).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储备。知道缺什么,缺在哪里,缺多少?(2).让教师自我订立“文化营养套餐”,用相对长的一个阶段让教师读一系列书,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既有深入的开掘、沿伸,也有面上的拓展。(3).活泼开朗,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做热爱生活、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的人,实现科学文化世界与社会生活世界的整合。5.教学素养(1).锤炼教学基本功,作合格教师。①语言亲切和蔼;②普通话标准;③清晰流畅表达;④组织教学得法;(2).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所谓“备课”、“吃透教材”,其真正的意味在于教师试图把课程中的精神能量转换于自己的生命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

6、智慧等。用博学的素养教书,用集知识与精神于一体的个性气质来教书。解决好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成的关系,开发与利用优化的课程资源.在创设情景上不摆花架子,追求动机与效果的一致,出发点与归宿点的一致,开放与生成的一致;没有开放就没有活跃、自由的思想,开放有助于尊重差异,变得更为宽容;开放使人消除碰偏见,学会鉴别。宽容是孩子活泼、快乐成长的心灵上的“风雨操场”。用自己的素养备课,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书.用自己的眼光,理出教学目标,任务,提炼出有价值、有难度值、让学生遭遇理智挑战的问题。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并关注于引导。确定恰当方法和学法(3).提高教学实践能力①思与行

7、同步.即时检查、倾听、捕捉、反馈、判断、实施;②恰当点评:真诚面对,率真否定,集思广益,水到渠成③正确处理“无中生有”“节外生技”“旁逸斜出”等现场事件,化不利为有利。④组织教学中的顺畅连贯。(4).课后反思—自评教学反思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拥有一颗明敏的心灵;二是要经历教育事件的全过程;三是要有多重的教育视角。(1)关注教学设计时的“十分在意处”,与设计时的想法统一起来“连连看”;(2)关注教学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