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61072
大小:32.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0
《中国近代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洋务运动时期1,教会学校: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1839年在澳门创办的马礼逊学堂2,早期教会学校的特点:第一,在课程上传播圣经的同时也传授儒学,自然科学也是重要教育内容;第二,规模较小,文化教育起点低;第三,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第四,引入了较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3,洋务学堂的类型:方言学堂(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的特点培养目标以“为边务储才”,“备翻译差委之用”,转为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课程设置侧重“西文”、“西艺”,外语居于首位;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教学组织采用西方的
2、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学校管理以外国人为主,受外国列强控制。管理学校的大权逐步落入外国人首重,教员也多为外国人意义京师同文馆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端。其一,同文馆是中国近代最早按照西方教育建立起来的新式学校,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教育模式;其二,改变了以文为主的传统教育内容,把近代科技知识列为正式课程,科学教育政事列入中国教育制度只重,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4,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左宗棠建立)。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训练造船技术;后堂学习英文,又称“英国学堂”,训练驾驶技术。课程除外文及专业技术科外,还讲授儒经并
3、兼习策论。福建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加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5,洋务派派遣留学:幼童留美以及派遣留欧(容闳是发起者);洋务派派遣留学生是中国第一次官费留学,开中国近代留学之风,有一定贡献:一是培养了一批中体系统的洋务人才;而是留学生一经接触西方文明,学到了一些近代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了中国;三是传播了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洋务学堂的特点(新旧杂糅)新1,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不再是培养应付科举考试的官僚后备军2,办学性质都带有部门办学的性质,是具体洋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单位3,教学内容主要以学习“
4、西文”和“西艺”为主4,教学方法:洋务学堂比较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礼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统学风5,教学组织:洋务学堂普遍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旧1,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2,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必然在传授西文西艺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3,洋务学堂的官吏具有封建官僚习气,并在西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环节的管理上受洋人挟制,影响学堂的正常办理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与《劝学篇》1898年《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5、务本即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三纲五常。务通即向西方学习。劝学篇是在不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革,以维持清王朝的长治久安。后来成为晚清中国思想的主流中体西用的具体内涵中学指封建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学生应先从经史之学中学习圣人之心和圣人之行,然后才学习对封建统治有用的西学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与局限1,初学西方,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内成了实施西用的保护伞2,中体西用是创办中国近代新教育的指导思想1,张之洞于维新变法前夕出台《劝学篇》起到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阻碍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2,
6、中学和西学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衔接关系,若规定讲西学必先通中学,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创办于广州,变法派第一所学校,并撰有《长兴学记》为学规)、时务学堂(谭嗣同等创办于长沙,中西学并重,分经史子和西学几类,功课分作普通课和专门课两大类。学完普通课后,再根据每人的志愿和特长,分别学习各种专门性的课程,以充实专门知识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和维新运动家的教育思想(见下页)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颁布学制、废科举(1905年废除;废科举标志着封建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推动了新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地纷纷开始兴学;标志着
7、天下士子所以来入仕的途径不复存在,使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发生巨大变化;去掉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紧箍咒,为新思潮传播奠定基础)和建立行政体制(1905年清政府效仿日本建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966年,在地方设劝学所,管辖当地学务;至此,从中央到基层的教育行政体制遂告建立)制定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留学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留日教育)中国近代学制的比较(见下页)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1,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