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科举》PPT课件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

ID:41204167

大小:310.51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8-18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_第1页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_第2页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_第3页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_第4页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与科举》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教育与科举参考书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钦定学政全书第一节:古代中国人的教育历程1950年代初,全中国6亿人口中有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超过95%2005年还有一亿一千六百万的成年文盲什么家庭的孩子有可能接受教育?商周到秦汉:世业相承——家学司马氏的史学汉书礼乐志曰: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楼氏的医学,楼护“齐人,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粗”;于氏的法律,“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定国少学法于父。”西汉疏广曾说:遗子黄金满籝,不如

2、教子一经。夏侯胜: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士恒为士,农恒为农,工商各守其业。韩非子“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汉代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有田三十亩,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朱买臣“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殷实之家,通常也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其他的孩子还是要从事农工商的本业。刘交:“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

3、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接受教育的成本高,得书不易西汉匡衡“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东汉王充“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科举制时代:近世平民社会阶段,社会流动加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麦高温曾说:“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或是平民,是富人或是穷人,他们对教育的看法都是绝对一致的。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家里太穷或是因为父母没有足够的

4、威慑力迫使孩子去学习的话,孩子们是必须要去上学的。人们不必对这种观点的一致性感到奇怪,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的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年轻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河南鹿邑县的农家,“力田者仅菜粥自给,虽有聪颖子弟,亦不免失学。村塾之师聚童稚数十人于老屋中,仪节不立,咿唔莫辨,每至登麦,刈禾时辄罢业散去。九月复集则十仅三四矣。往往修脯不给,复布露而罢,如是者数岁,父兄病其无成,俾改习耕作,或操工贾之业”学费虽低,但教学效果很差,弃学儿童多。胡适:“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

5、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得更厉害。越打的厉害,他们越要逃学”学校四姓小侯之学私学:汉代书馆,明清私塾王国维说:“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其师名曰书师”。王充“书馆小童百人以上”明清私塾遍布各地舒新城:行人在路旁能听到每10家就有一间小屋传出读书声。私塾:

6、散馆、专馆、义塾散馆:私塾先生自己开设的学校。包天笑,“学塾就设在第二进的大厅上。这大厅已是很古旧了,窗棂都朽坏,地砖也裂了缝……。大厅是三开间,和卿先生只用西面的一间,……里面一张方桌,一把圈椅,是先生坐的。桌子上一方墨砚,一方朱砚,以及墨笔朱笔,为圈点批评之用。此外还有一把戒尺,就是古名夏楚者,……学生们则散坐在周转围,有的是方桌,一张方桌可坐三人,半方桌则坐一人,较为舒适。椅子是方型,或长方型,如果先生家里没有这许多椅子,可能教学生们自己带椅子来上学。”麦高温记述他所看到的南方一个村塾说:“中国人对校舍的要求

7、是不拘一格的,只要它不违背传统观念,就允许存在下去。这所学校只有一间孤零零的、毫不起眼的房子,没有丝毫美感可言。屋内的地面脏乱难看,而且凹凸不平,这都是去年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的杰作。墙上没有地图、字画,四处污渍斑斑。唯一可以看出的图画是巨大的墨汁印迹,这是被未来的画家以初级涂鸦式的手法泼上去的。没有人来消除这些长年累积起来的厚厚的脏东西,也没有人去打扰在角落里自得其乐地结网的蜘蛛,它们自信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到干扰。”专馆:有钱的官宦或富商家庭在自己家中设立学馆学塾,延请塾师对子侄施教义塾:或者是某个宗族为族内子弟而设

8、,或者是一种地方善举,为地方上无力上学的贫穷人家子弟提供上学的机会。学田与助学基金教师汉晋经师、书师:“隐居乐道,不求闻达”晋代杜夷于庐江潜县“闭门教授,生徒千人”;范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自远而至,讽诵之声,有若齐鲁”明清塾师:童生、秀才、举人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知识传承的自觉意识。包天笑说:“从前吴中的风气,既然进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