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79054
大小:387.3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5
《《科举取士制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讲科举选士制度一、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制,指进士科举,即从隋代设立进士科之后以考试来选拔人才任予官职的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完备于唐朝。清末(1905年)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科举制的相关问题科目唐代科举,设科繁多常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这些科又称常科。制科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科目多达一百多个。秀才科:所谓秀才,指文才杰出、对策高第之人。秀才科是唐代六门常科中最早设立、历史最悠久的科目,亦为法定最高科目。主要考方略策五道题,以文理通顺透彻程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进士科:唐
2、初进士科地位较次于秀才科,后来地位逐渐上升,在各科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进士科考试分帖经、试杂文和对策三场,较注重文章词藻文采。明经科:所谓明经,指通晓儒家经典。主要考试经义,以经义取士。明法科:用以选拔法律人才。明书科:也称“书科”、“明字科”。考试内容以文字学为主,兼及书法,主要是试《说文》、《字林》、精通训诂,兼会杂体。明算科:主要选拔数学人才。主要考《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五经算》等,以明数照术,详明术理为通。考试方法五种: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口试“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墨义,就是
3、一种简单的问答法(笔答)。策论,一种政治论文性质的问答。诗赋,一种作文的考试。(诗赋的格律和体裁比较固定,每篇十二句或十六句,首两句见题,中间八句两两相对,最后两句做结)考试方法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二、科举的相关问题途径:一是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生员,称“生徒”,二是“乡贡”,即为非
4、学校出身,通过州县地方私学或自学之士中选拔而送至尚书省参加考试的考生。童生第一名解元举人第一名会元贡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进士生员(秀才)县考府考州考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贡院太和殿三、科举制的产生发展首先,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封建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地主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实力更为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经济利益,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以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的行列。其次,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隋
5、代建立一整套官僚机构,组成了庞大的国家机关体系,也提出了大量的补充官吏要求。而原来官吏的选拔制度,从历史经验上看,不但不能高效地选拔有用人才,反而助长了官僚的腐化堕落。因此建立一种新的管理选拔制度是政治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再次,已有选官制度的发展演进考试在选官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德取人”的因素越来越弱,而“以文取人”的因素越来越加强。最后,造纸术和印刷术、制笔技术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制笔技术的发展构成了科举制度产生的技术条件,它们的出现使得阅读和书写进入寻常百姓家。隋代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制的完备----宋代科举制的繁荣----元代科举制的等级化
6、----明清科举制度的教条化----科举制的废止(1901年推行“新政”,改革科举,废除八股。1904年1月《癸卯学制》正式公布,1905年8月光绪发布上谕:“自丙午科(1906)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结束。唐代:完备科举制的初步建立1.确立了以进士科为主的科举制度。2.形成了完整的考录程序。唐代是中国社会的强盛并且开放的时期,这种开放和强盛表现在科举的多元和选拔人才的多元。唐代的统治者的人才观也非常开放,常以非常之法加以搜求。从设置的科举科目就可以看出,范围较广,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宋代科举制的繁荣科举考核平民
7、化、公平化考试环节更加客观化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了相对成熟、公平和客观的境界。宋代非但没有实行文化思想专制主义,反而采取了“重文轻武”和“兴学重教”等国策,这些制度与措施,使得宋代读书的士子生活在舒适又比较理想的状态,甚至可以说,宋代是中国读书识字数千年难遇的黄金时代。元代科举等级化在考试内容,实行分而考之;授禄级别上差异对待,这些真切的反映了其在政治制度中的民族歧视和等级的制度。明清科举的教条化改革科举成为学校的指挥棒科举程式化改革确立了科举考试“分地而取”的原则科举中的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