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科举制度

教育与科举制度

ID:32013055

大小:379.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1-30

教育与科举制度_第1页
教育与科举制度_第2页
教育与科举制度_第3页
教育与科举制度_第4页
教育与科举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与科举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教育 ——兼谈科举制第一章科举制创立前的中国古代教育一、原始公社时期的教育《尸子》:“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淮南子·齐俗训》:“尧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二、学校的萌芽1、成均、庠2、学官:司徒、秩宗、典乐—“朴作教刑”《尧典》三、夏商时期的学校教育《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礼记·明堂位》载:“瞽宗,

2、殷学也。”四、西周的学校教育一、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书、器、学2、家庭教育3、小学教育4、大学教育:辟雍、泮宫二、国学、乡学三、六艺教育辟雍太学五、战国时期的教育一、诸子百家私学二、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重点)六、秦、汉时期的教育(一)秦代1、书同文,行同伦2、焚诗书,坑儒生3、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二)汉代1、独尊儒术2、学校教育中央官学、鸿都门学、贵胄学校、私学第一节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第二节科举制度的发展第三节科举制度的极盛第四节科举制度的消亡第五节科名一、童生:“人生七十还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不

3、愧书生”考秀才(必须考试,档案留名)不第者;无顶戴,不在科名之内。优待:1、诉讼;2、小考;3、逝后神主:待赠登侍郎。二、监生:本义为国子监肄业生;有顶戴,科名之内,非考试而得。国子监:国学,国家大学之义。国子学(晋)—国子寺(北齐)—国子监(隋)。《明史选举制》:一曰国学,一曰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官员子弟曰荫监,花钱捐得者曰例监。·佾生三、秀才:科举正途,以进士为本位,秀才为起点。1、名称:秀才、茂才、庠生、生员。2、国家考试法:第一级为考秀才,曰小

4、考,以县为单位;次为考举人,曰乡试,以省为单位;进为考进士,曰会试,为全国性考试。“子卯午酉(乡试),丑辰未戌(会试)”,余四年“寅巳申亥”为小考之年。——以上均为国家级考试。3、小考(岁考、科试):a、考试分三级,县考(五场)、府考(五场)、院考,县、府考主考为布政使,院考为学政,乃皇上委派(钦差)。学政取中,则谓秀才。b、内容:《四书》题八股文。方式:不继烛。地点:州府考棚*。额数:10—40人不等。c、荣耀:官场、乡间。4、武秀才四、廪生、增生、附生、贡生注:《儒林外史》写的周进、范进,都是五十多岁老童生。周进是考不进

5、秀才,别人凑钱捐了个监生资格进场考举人得中。范进则是从二十岁考起,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岁才考进秀才的。如《红楼梦》所写贾雨村作黛玉的教师,就是中了进士、放了官又丢了官,才到林如海家教家馆的。清代时,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合称“五贡”五、举人:为乡试中式者,子卯午酉(乡试)届三年八月(秋闱、桂榜),集诸生于省城,朝廷特派试官,以《四书》经义及时策等等试之。前所列科名均可参加乡试,但只有举人才准会试,举人以上名称固定。1、考场:贡院、举场、棘院、棘闱、秋闱2、考试组织者:大主考、房官、知贡举、誊录、号君等3、考试4、中

6、举:拜老师、会同年、会同门、刻朱卷、保和殿复试(皇帝主考)、赴鹿鸣宴。5、出路:储备人才(非官)、大挑、临时的差事、考进士、重赴鹿鸣宴6、名称:举人、孝廉、乙科、乙榜、一榜、一命、一第、举子、乡选、乡举7、权利:祭祖、点主、掌书院、做官还可会试、与知县平行、经魁*、解元六、进士:1、举人(以公车行之)得第曰进士(非官职)。“丑辰未戌(会试、春闱、杏榜、礼部试)曰大比”。考试主考官名曰大总裁,余皆几同乡试。进士:原意指可进授官爵之士2、会元3、殿试,即保和殿复试:考场、内容、主考(皇帝、读卷)隋唐以来,绝大部分历史名人都是进士

7、出身,比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牛僧如、李林甫、苏轼、黄庭坚、于谦、袁崇焕、洪承畴、纪晓岚、刘墉、曾国藩、李鸿章等等,不过也有许多人非进士出身,比如:赵普、和绅、左宗棠等等。4、传胪大典(太和殿):明清朝最重之礼。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分、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身。《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试诸科,得二百人

8、,并赐科一百八十余人,并赐出身;‘九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凡科举中之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以进士为止,类于今之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得来之出身,终身带有不可移易。”5、朝考: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林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