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

ID:56304713

大小:17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10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_第1页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_第2页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_第3页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_第4页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举考试的教育影响科举考试虽然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它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之久,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对教育的影响,既有促进民间私学发展和书院兴起、调动士子读书积极性的作用,也有压抑求异思维,导致书院官学化、学校科举化等问题。具体来说,科举的影响和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一)科举制度对教育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会的下移2、科举考试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功能3、促进了家庭教育的普及,调动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4.科举兴盛促进了社会办学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二)科举

2、制度对教育的消极影响1.片面应试、学优则仕2.学校育才,考试选才科举制具有一定的平等因素,除倡优皂隶等之子孙外,原则上所有人均有投考应试的权利,这就使平民有了入仕参考的希望和会。比起以前仕途为贵族官僚子弟所垄断的局面来说,科举取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唐初---及第者多为生徒,一般平民既然无法进几入等级森严的学校中学习,也就难以应试登第。宋代---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凡官员七品以上的子弟可入国子学,八品以下的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入太学。明清---一般平民考中秀才后便可入官学学习,教育范围更加扩大,教育机

3、会更为均等。1.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机会的下移2.科举考试促进了社会流动的功能科举制度在下层官员中引进了比较多的贫寒人士。尽管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竞争十分激烈,但科举制至少给了一般寒士做梦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机会。现代中国人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与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勇于进取、及第争先的传统不无关系。以才学为录取依据的科举制利诱士子刻苦读书,形成了中国社会努力向学、重视教育的传统。3、促进了家庭教育的普及,调动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科举制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种促进自学的学历考试,或具有自学考试的性质。科举考试的内容不一定要在官学中学习,家庭教育和

4、自学便能获得提高。因此唐以后有许多人靠家庭教育或自学,发愤苦读而科举及第。当时科举考试极大地推动了民间的学习积极性。4.科举兴盛促进了社会办学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我们在谈及科举兴、学校衰的同时,还不应忽视这么一个事实:重科举促使官学一时衰落,却在客观上促进了私学在数量上的发展。宋元明清各朝,社会上有许多“私塾”、“经馆”等私家学塾,教学内容也就是识字、读经等启蒙、举业教育。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既利用科举考试吸引地方官吏、学术大师和绪绅势家等各种社会力量办学,大大减轻了官学的压力,使政府无需花费许多教育经费,却可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1.片面

5、应试、学优则仕片面应试,学优则仕从隋唐到明清,科举既成了教育的手段,也成为教育的目的。科举考什么士人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功利所在,一切都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而转动。为了通过激烈的科举竞争,许多人奉行举业至上主义,与举业无关的学问暂时乃至长期弃之不顾。①科举很难考察德行,举子也就不必太重修身。②文科举不考体能,许多士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苦读,谈何体育锻炼。③即使是考智力方面的经术文章,也是只集中于考试的文体和内容。科举教育长期实行,养成了中国人读书至上、学优则仕的观念,使升学主义和读书做官的风气盛行。这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在

6、近现代中国仍然根深蒂固,影响到中国人的思维定势和深层心理结构。在现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人们选择专业和职业时,还可以看到科举文化的深刻遗存。2.学校育才,考试选才在以入士为士人实现人生抱负唯一途径的传统中国社会,科举对知识分子是一有效的指挥棒,因此,学校教育必然要受到科举的影响和制约。然而,科举与学校的互动发展结果,是科举成为凌驾于学校之上的一种考试制度,学校教育受科举取士的制约。科举已成为当时整个教育的重心,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科举制的终结。二、科举制度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一)科举制度对社会公平的积极影响·公平竞争,公正录取(二)科举制度对社

7、会公平的消极影响·苛刻要求公平,给自身造成载害·公平竞争,公正录取科举时代在长期的考试实践中形成了在考试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竞争观念,这是在等级森严的中国传统社会中难能可贵的一个闪光的方面。作为“量才尺”,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从隋唐至明清的科举时代,许多人将科举考试看成是一种“至公”的制度。·苛刻要求公平,给自身造成载害在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公平的原则曾经很好地服务了行政官员的选拔。但从宋朝开始,科举制度把公平看作构筑这一制度的最核心要素,所有的建设工作都围绕着完善这个要素而进行。随着考试的客观性和技术性越来越强,考试的内容也越来

8、越狭隘,考试的形式越来越僵化,对公平的苛刻要求和尽一切可能细密化的措施,越来越成为选拔行政官员的锢咒而不是保障。科举制度因为过度“防奸”即追求公平,最终给自身造成了栽害。三、科举制与儒学的传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