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78576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8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已改)1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处理1.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分三小节进行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正式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特征做准备。认识
2、长方体时,教材首先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教材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物品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长方体的框架,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做一做让学生用教材后的附页制作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本节课是学生研究平面图形拓
3、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的立体图形(圆柱体和圆锥体)做铺垫,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长方体,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些为本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在于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上,另外可能在理解相对的棱和相对的面上也有困难,教师要加强指导。3.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制定如下
4、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善于研究,会概括归纳的能力,以及通过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式为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做学法上的指导。(3)培养学生长方体空间观念。4、重难点分析(1)重点: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立体图形,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特征)(2)难点:理解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数量,长度和位置关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特别是长方体各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5、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的模型及框架学具:长方体模型,直尺
5、,白纸,小木条,橡皮泥,铅笔等。二、说教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基于此,我在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直观感受法,展示生活中长方体的建筑物和日常用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运用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开展思考长方体的特征,真
6、正做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通过探索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学习,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三、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要求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异性原则,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观察图片及实物模型,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探索面棱顶点的个数及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合作交流,通过动手验证长方体的特征,同桌合作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交流归纳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出示主题图
7、中的各种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时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复习旧知,提问题导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起求知欲。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会辨认长方体了,那么本节课又要学习哪些新知识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有意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二)探究新知,概括特征。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1.观察事物模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