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6981
大小:3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8
《《为孩子立界线》读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孩子立界线》读书心得——肖菊梅《为孩子立界线》由三篇组成。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讨论这十条界线法则。你可从中学习到,不仅要“教导”孩子界线,更要自己“成为”界线并承担后果,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来实践与孩子所定的明确而实际的界线,作为《为孩子立界线》的总结。读完这本书,心得总结如下:一、立界线是必需的很多人育儿都
2、会有困惑,一方面认为孩子应该快乐,不要压制他的要求,但这样做肯定会有负面后果,比如孩子身上有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本书对于为什么应该管孩子讲得非常清楚:爱他,必须为他立界线,让他知因果律、知主动律等等,对他一生的成长极其有利,不管教孩子是害他。当然,必须用合适的方式为他立合适的界线。当然,大人身上也有很多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盼望自己能更好地改变,也盼望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二、管教之前先建立亲密关系立界线时往往伴随着管教、惩罚,在此之前,先与孩子建立信任、亲密关系非常重要。在此方面,《六A的力量》讲得特别好,就是让孩子
3、知道你“无条件接纳他”,你对他的爱并非建立在他的表现上,而是因为是他的父母而爱他,即使他表现不好、作错事,你仍会爱他。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管教,不仅更容易进行,更有效果,而且也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也不会让孩子仅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作各种要求。规则内化、人前人后都是一样的。三、管教态度应该是温柔而坚定管教过程中可能涉及“后果”,即取消某项权利,比如不能看电视、比如不能出外旅游、比如暂时不能玩具甚至没收玩具,这时要引导他知道,是因为他违反规则,所以承受后果,并非是父母的怒气,要有同理心,即“我同情你、理解你的感受,但规则就是规则”。在此过程中,不发脾气,让他知道是规则在发挥
4、作用。态度上应该温柔而坚定。在管教之中,孩子可能会通过哭、闹、哀求的方式对抗后果,时间可能很长、哭声可能很凄惨,一定不可以心软,同情是同情的,但结果不能改变。否则,短痛就会变成长痛,不利于孩子生命的建立。你只要坚持规则,孩子是很聪明的,可能只需要两三次斗争,规则即可建立,这要求父母的心必须很“硬”。另外,在立界线过程中,千万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要就事论事,违反规则就承受相应后果。四、孩子的界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界线回头想想,孩子的界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界线,对于我们非常看重的并身体力行的标准,孩子基本上是能作到的。我非常反对电视和碟片,认为会损害视力和智力
5、,所以一直对孩子此方面限制较多,虽然孩子喜欢多看,但经过反复斗争,最终立好了界线,现在儿子每天最多看两集短的动画片,除此之外不会有任何要求,看完后自己会关掉。而对于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因为我就是一个乱放东西的人,所以虽然对孩子提过要求,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可能心灵深处觉得乱放东西没什么、也可能是觉得自己都作不到,也没资格要求孩子去作。就我观察而言,很多孩子也是这样的,如果父母是一个爱整洁且对孩子有整洁要求的话,孩子在整洁方面基本没有问题。如果父母是一个讲礼貌且要求孩子讲礼貌的话,孩子在这方面基本是不错。从这一点而言,一方面要改变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拥有的品格还
6、是应该要求孩子作到。五、界线应该明确且贯彻始终要求孩子作的事情应该明确且贯彻始终,比如,要求他每天吃糖不能超过两块,如果可量化且始终如此要求,孩子会养成习惯,会内化这个习惯,即使你不看着他,他吃完两块糖即可。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要求孩子作到的事情,必须是自己心灵深处认为孩子确实是必须作到的。在这方面,最忌讳的是自己立场不坚定,因着孩子的要求或者其它原因改变,比如开始我一直要求孩子只看一集动画片,当某一天因为一集动画片时间太短(可能只有5、6分钟左右),孩子说“太短了,再看一集吧”,我心一软,好吧,当即之后,一集动画片的标准成了二集。另外,家人必须事先沟通,标准必
7、须绝对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那就算了,宁肯先不在此方面改变孩子,否则不但管教不好,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也会影响管教者的威信。六、少啰嗦,利用“后果”更有效以前希望孩子专心吃饭,但在他耳边的话,整体上是耳旁风,有效的时候必须用大嗓门,啰里啰嗦的连我都烦。但后来采用“后果”制,效果不错,慢慢见效。比如不认真吃饭,晚上的DVD、玩具取消,结果好得多。七、罗马非一天建成在管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耐心特别重要。界线的设立绝对需要时间,甚至在此过程会有反复,千万不要着急。我们不完美,孩子更加不可能完美。当他有进步时,记得适度鼓励甚至奖励。如孩子身上有十条你认为必须改
8、变的东西,先从最紧急的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