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PPT课件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

ID:41168003

大小:2.2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18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_第1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_第2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_第3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_第4页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定风波苏轼词二首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年47岁。这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贬官黄州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治打击,但却是他文学上的大丰收。被贬黄州的苏轼,政治上遭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先后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经典之作《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写作背景初读诗词——掌握要领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2.读出节奏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2、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二读诗词——读懂意思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芒鞋:草鞋。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料峭:形容微寒。再读诗词——回答问题1.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2.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赏析探究,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地点:沙湖道中人物:同行、余事件:遇雨已而遂晴感觉: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时间:1082年3月7日词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

3、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写胸襟。问题一: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问题二:竹杖芒鞋虽然轻便,但在雨中使用,难免拖泥带水,决不能与骑马的快捷相比,但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问题三:“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

4、怎样的心境?问题四:“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词中的“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问题五:“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自主探究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赏析探究“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5、轻”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烟雨”自然界的风雨,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赏析探究“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思考:“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其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这是一语双关的手

6、法,以曲笔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赏析探究这句话是词眼,其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风雨和晴朗都无所谓的;归纳小结《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能够自我解脱的旷达情怀。《定风波》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说说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7、无晴”与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表现手法现的异同。手法探究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也是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抒胸臆,所不同的是,张志和是借渔家生活自道隐居于江湖之间的怡然自得、自乐的情怀,面对仕途与人生旅途中坎坷,采取的是一种逃避的态度。“曲笔”写“胸臆”对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清代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中有以"曲笔”写“胸臆”的评语,你如何理解这个评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