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49878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7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词句的能力。 2、阅读《世界上最响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4、扩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5、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6、学习怎样把字写整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2、习导入 1、指2、名3、认读词语。 4、开火车读课文,5、师生共议。 3、认读词语,4、积累词语 1、抄一抄:顽皮寒流幽雅奇迹欣赏…… 2、选词造句 5、写字练习。 6、巩固练习:比一比,7、组成词。 招()玩()竖()便()医() 召()顽()坚()硬()区() 8、作业:练习有感情地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谈话导入: 说说你听到过的最响的声音,谈谈你听过后的感受。 2、导入新课《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提出问题,4、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自读课文 1、分组自读课文,2、提出自己的疑问,3、小组讨论交流 4、检查学习情况 A.认识词语:大叫大嚷喧闹噪音震天建议鼓手 敲锣打鼓意志聚集激动焦急轻声细语 B.理解词语 C.让学生交流记子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国课文后感想。 4、畅所欲言 噪音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我们能做些
3、什么? 第三课时 1、读背古诗 2、根据插图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思。 3、根据故事描绘的内容,4、标5、出诗中描写声音的词语,6、读一读,7、说一说自己所想象的声音。 8、重点学习词语: 锦城丝管桂花 9、完成语文天地的“找一找“描写声音的词语,10、填一填。 11、让学生自学领悟“金钥匙“的内容:怎样在横线上把字写好,12、 让学生当场抄写一段话,看谁能用“金钥匙“的方法写好一段话。 教学后记: 这次“语文天地”中安排的两个积累练习,题型很活,有一定难度,学生开始做时,大部分摸不着边,没理解题意就瞎猜瞎填。错误率
4、很高。在分析了原因后,我丛“理解题意”入手,让学生重新考虑,学生在弄清题意后再做这两题,效果好多了。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语文天地——听声音编故事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通过用心听,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二、训练学生围绕有限的声音素材,想象合理的故事,表达清楚、通顺、完整。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的习惯,并能根据声音素材展开丰富想象,讲述合理、较生动的故事。教具:几组声音素材教学过程:一、 激趣1、以“聪”揭示,一切美妙的声音总是用耳
5、朵发现的,这才是聪明的人。2、生生交流:平时听到过哪些声音?试着模仿出来大家猜猜。小结:孩子们,只要你用心听,会发现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呢!(板书“听声音”)二、 听老师讲故事,揭题。1、讲述《懒惰的小熊的故事》:森林里有一栋房子是小熊的家,这天早上,小熊家里传来“呼呼”的声音,小熊在家里睡觉呢!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汪汪汪,起来啦!小熊,太阳都晒屁股啦!”小狗来叫小熊起床呢。小熊呢,根本没有听见。“嘎嘎嘎,小熊,小熊,我们一起去树林里采果子吧,嘎嘎嘎”小鸭子也来了。“你们去吧,我想再睡会儿”小熊懒懒地
6、回答。“唧唧唧,小熊小熊,不是说好了今天一起吗,哼,算了,我们还是自己去吧”,三个小伙伴离开了小熊的家,小熊呢,还在睡大觉。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2、讲述《辛勤的小猫的故事》。(用同样的声音素材编出的另一个故事) 一天早上,阳光照在了小猫的屋里,小猫还在睡觉呢,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汪汪汪,起来啦!小猫,太阳都晒屁股啦!”小狗来叫小猫起床呢。小猫呢,根本没有听见。“嘎嘎嘎,小猫,小猫,我们一起去树林里采果子吧,嘎嘎嘎”小鸭子也来了。小鸟飞来了,“唧唧唧,别吵别吵,昨天晚上小猫一夜都忙着捉老鼠
7、呢,它可累了,刚睡下,我们让它睡会吧!”三个小伙伴悄悄离开了小猫的家。你又发现了什么?两个故事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3、小结:通过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能把听到的声音编成不同的故事呢!“板书:编故事”4、揭题: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听声音编故事三、 生小试牛刀编故事1、提要求:听——仔细听,思考是什么事物发出的声音编——合情合理,编的故事里要有具体的声音出现,例如:汪汪汪、唧唧唧评——当好听中,对于他人故事提出好的评价,再提出自己的建议。2、播放第一组声音:猫叫声、狗叫声你听到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你想想他们之
8、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交流故事,师生共评”金话筒个人奖”。四、 生大胆尝试编故事1、播放第二组声音:玻璃打碎声、电话铃声、哭声、猫叫声 你听到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了?连起来编个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