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41239
大小:51.5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17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内容简介作者龚鹏程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长期任教于台湾各大学。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兼之熟悉西方文化,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别具匠心。本书从文化史的视角,通过中外比较,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意义。尽管作者抽取了十五个较为抽象的理论范畴作为切入点,但是就内容而言,既讨论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又触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反思。语言上,论述提纲挈领,又能深入浅出,在写作中巧妙地将述史与论辩融为一体,使阅读无乏味之感,却能引
2、发深刻思考。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一书,要注意作者的思考方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不是用现实反观传统,更不是用现代社会的标准拾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是彻彻底底地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中国自有的词汇去解析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大量的中西比较,寻找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精髓。是一种试图摒弃西方的视角,试图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能够平等地与西方文化对话的文化体系。通过本书目的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的思考方式,达到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得以对中国传
3、统文化保持一丝敬意与温情的终极目的。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体气:感诸万物]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了解审美取向的不同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更注重内在,所以中国人的认知方式不能用西方标准进行说明,中国实际上是依赖主、客观两方面了解事物的。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希腊、古印度多是以人的形体去感知人的性格,注重形体,所以才会有发达的造像艺术,而古中国则更注重从才德方面对人进行判断。所以中国既缺乏造像艺术,也认为裸体不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才会更为关注服饰文化。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完全忽视身体,而是采取了
4、不同的关注方式,格外重视心,即人的内在。而心与形的关系并不是基督教文化或者佛教文化那样二元对立的,而是主从关系。也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心,所以中国的认知方式并不是单纯依赖知识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主客观交融的一种状态。重点知识解析:(1)我国讲人的尊贵,主要是从才德能力上说,希伯来则首先由形体上说。这就是针对人的思维有所不同。因这个思维不同、两大文明的身体思维遂也不同。(p2)依中国思想的一般特征或重点而言,中国人是重内不重外的。(p5)因此他们主张不必论形相之美恶。(p6)(2)中国体相观的第一个特点是不重形相之美,亦无人
5、身形相崇拜。第二个特点是形德分离,“美人”未必指形貌好,通常是说德性好。三是不以形体为审美对象,而重视衣裳之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p6-7)(3)心固然重要,固然也可视为内在部分,与其他的形体部分相对起来,形成“心/形”、“内/外”的关系,然而,我国并不像希伯来宗教或佛教那样,发展成重内轻外、二者对立的态度。(p10-11)中国则非“肉体/精神”、“神性/欲望”之类二元截然对立之格局,而是主从关系。心,一为五脏六腑之主,二亦为体之一部分,非能与体相对之物。(p11)(4)体会、体验、体贴、体察等到,都是以体验之、而又验之于体
6、的行为,得之于整个身心,故与仅赖知识性的认知活动并不相同。认知性的理解及依此方法建立的认识论,只依据理性与知识。(p13)三、思考题.中国认识论具有那些特殊性。第二讲[饮食:礼文肇兴]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许多都是根源于对饮食文化的不同见解。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对于文化的衡量标准,以往都是依靠西方的模式进行思考。实际上,中国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饮食文化。中国重视饮食文化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正是由于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特殊性。第一,中国的饮食思维成为儒道诸家思维的传统与习惯。第二,饮食文化的发达导致中国的宗教观是乐生的。从饮食思维出发,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礼而非法。重点知识解析:(1)所谓“石器时代”、“铜器时代”,是以生产工具为标准的划分。(p3)作者提出“玉器时代”。“玉器时代”的特殊性在于玉非实用性生产工具,重视玉是中国人思想的一种表现。玉器在各个时代都受到重视。玉器的制造本身标志着工艺水平的先进。玉的来源多源,表明古代的商贸发达。(2)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
8、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p22)(3)中国人却在四千年前已用餐叉了,以黄河中游为多。用匙更早在七千年以前。至迟在商朝时则已开始用箸。……箸,明朝以后称为筷子。(p24-25)(4)中国人的宗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