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35991
大小:136.7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17
《语文复习——修辞手法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复习修辞手法龙洲小学肖霞复习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复习重点: 1.复习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揣摩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2.能独立思考,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写话。 复习准备:学生收集资料PPT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归纳。(二)学生展示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
2、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示例: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答题句式: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示例:(苏轼) 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答题句式:增强语势,突出某事物某特
3、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唐) 作用:鲜明地表达诗人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4.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示例: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答题句式: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5.反问是运用疑问
4、的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情感。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示例: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答题句式:加强语气,突出了什么,表达作者某情感。 6.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赋予人的行为特点) 示例:春姑娘踏着轻轻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句式: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二、典题演练(一)
5、说一说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5、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6、 ) 8、真正的英雄,永远不知停顿,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 (二)比一比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 )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三)改一改按要求改写句子。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改成反问句)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
7、的背景。(改写成排比句) 2.我们的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改写为设问句)(三)写一写按要求写话。1.示例:给你一块岩石,让你去想像高山的雄伟; 仿写:2.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示例:小学是一首童谣,中学是一首流行歌曲,大学是一首钢琴曲,社会是一部交响乐。 3.下面是一幅漫画。请从其中一棵树的角度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意蕴
8、。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示例:大树高大茂盛,树冠的形状像个倒置的“心”形,小树矮小、弯曲。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温柔慈爱的呵护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画面的意蕴是反对长辈对晚辈的溺爱。 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反复借代互文引用呼告 反问顶针(真)三、达标检测修辞手法练习题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