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乐府诗的有关知识;本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重点难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情分析报告】 1、据了解本班是七年级招生分班后第七班,属于所谓的好班,但是他们来自于小学,骤然升入中学,一
2、时不能习惯;况且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2、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 3、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4、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
3、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针对上述现状,我将采取下列措施: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开展各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 2、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通过早读课、自习课,利用学校图书室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有计划地布置学生的读书任务。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
4、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做到多写多练,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4、花大力气,多牺牲些自己的休息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5、。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6、。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
7、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正音 碣石(jié)澹(dàn) 竦峙(sǒngzhì) 萧瑟(sè) (2)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释义 水何澹澹:何,
8、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