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491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科学课堂要充满“科学”的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课堂要充满“科学”的语言摘要:科学学习要始终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核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发挥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运用平等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科学课堂充满活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科学课堂语言的“科学”。一、科学课堂的语言首先是准确的。小学科学课程担负着对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虽然涉
2、及的科学知识不深,但也要严谨准确。因此,对于学生知识上的评价,教师必须严肃认真,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针对一些科学概念的讲述上一定要做到准确,不能随口就讲。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偏差。如在对溶解现象的描述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溶解现象描述得不到位,不能正确地解释物质在水里是否溶解。溶解的两个本质特征是“变成微粒”和“均匀分布”,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相关现象,并能用科学概念描述出来,我选择了以高锰酸钾和木屑
3、为材料进行实验。高锰酸钾在水里搅拌后“慢慢地化了”、“水都变紫了”,这是学生对溶解的初步认识。而教师要达到学生能够描述出“高锰酸钾在水里变成了肉眼看不到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的目标,就需要对学生继续加以引导:“通过观察活动,对高锰酸钾的小颗粒在溶解前后的体积进行比较,你是否知道它们在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想象它们变得多小?”学生这样描述:“小得看不见了,小到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程度。”这样的描述表明他们对微粒的认识已经接近教学目标了。同样,通过进一步引导观察,学生从“水变成了红色而且深浅一致”
4、的现象得出了这些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的结论。可以说,学生对溶解的理解就是对两个关键特征“微粒”和“均匀分布”的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比较、修正、发展,逐步形成了“溶解”的概念。二,科学课堂的语言是充满逻辑的。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条形磁铁各个部分的吸铁能力,观察各个部分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4师:你们小组实验后有什么发现?生:磁铁的两端吸的大头针多,中间的地方吸不住。师:其他小组观察到的也是这样吗?生:是。师:看到这个现象,你们会怎样解释?生1: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最强,中间的部分没有吸铁能力。
5、生2:我认为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最强,中间的部分吸铁能力最弱。师:你同意哪个观点呢?说说理由。生3:我们发现,当把大头针放在磁铁中间的时候,感觉也有一点吸力,只不过这个力太小了,没有把一个大头针给吸起来,所以说吸引力是有的,应该用“中间的部分吸铁能力最弱”比较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根据逻辑准确地运用语言,恰当地做出判断。在实验过程中,虽然磁铁的中间部分的确没有吸起大头针,但是并不能说明中间部分没有吸引力,学生可能会思考,假设换成一个很轻很小的铁一类的物质,也许就能吸起来。教师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要抓住课堂中
6、出现的带有共性、关键性、能揭示科学概念的问题,“层层剥笋”,在重点处做文章,让实验现象与科学概念之间的推理过程更科学,更符合逻辑。三、科学课堂的语言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把提问的问题讲完,然后再由学生思考。这样,固然课堂上显得有序,但缺少了一种生动、热烈的场面,缺少了一种科学课的活力。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已积累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有些内容不必安排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在提问中把问题说一半,学生也会领悟教师的意思。在教学《了解空气》一课中的纸的奇遇时,我把杯子一边倒扣入水,一边说:“老师把杯子倒过来,
7、直立着扣入水中……”,学生马上在位子上抢着说:“纸不会湿,纸不会湿”,也有学生表现出疑问:“不会吧,湿的!……”教师不需要问学生纸会不会湿,学生马上理解教师的意图,随之带来的效果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四、科学课堂的语言是平等的。《科学课标准》中倡导的是师生平等的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绝不能显得高高在上,从而形成教师主导、操控,学生依赖、等待的局面。教师要倾听、关注孩子,并以十分真诚、愉悦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要有善于用语言拉近学生,使学生感到一种平等的感觉,学生才会主动想、积极问、敢于问,创造
8、欲望激活了。如这样的提问:师: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没有。4师:同学们都没问题了,老师有个问题,大家帮我解决,好不好?简单一句话“大家帮我解决”,把教师和学生列在同一位子上,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是平等的。又如当教师漏了什么,学生提醒了老师,教师马上可说一句:“这位同学听的很仔细,老师忘了,他能提醒,老师谢谢你!”当学生说出了连教师也不知道的课外知识,教师也不妨说一句:“有很多同学的知识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