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48949
大小:52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5
《空课讲义1--第4章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4章种群和群落(学生版)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导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2.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A.2000只B.400只C.200只D.500只3.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
2、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需加水稀释B.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4.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5.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
3、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等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6.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
4、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8.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B.甲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9.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上一种黄鼠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与该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如图1,并依此画出了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死亡率增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导致的B.图1中D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图2中的K值C.图1中的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图2中b点D
5、.图2中b点到c点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10.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种群的空间特征之一是集群分布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⑤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可干扰种群的繁殖.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12.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
6、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hm2B.100只/hm2C.75只/hm2D.50只/hm21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14.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B.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
7、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1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B.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为1:1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垂直结构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1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